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智能时代的来临,智能手机正逐渐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丰富多样的智能手机应用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老年人在学习和使用智能手机应用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困难。而他们又难以及时找到一个能够教他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目前关于老年人智能手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使用过程,而对于学习过程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从交互设计和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四个实验对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一和实验三分别探究了在远程协助学习和视频学习时相关因素对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效果的影响。实验二和实验四则是分别在实验一和实验三的基础上对信息导航方面问题的深入。实验一探究了老年人通过远程协助学习智能手机应用时学习方式和信息布局对学习绩效和接受度的影响。实验共有24名老年人参与。在模拟远程的情况下,他们需要分别使用两种学习方式去学习三种不同信息布局的智能手机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老年人远程学习智能手机应用时,与逐步的流程式学习相比,隐喻式学习表现出更好的易学性、更高的满意度和更短的任务完成时间。在信息布局方面,相较于深宽均衡的信息布局(结构2×2),在宽度或水平深度某一方面较为突出的信息布局(结构1×4或结构4×1)对于老年人智能手机应用的学习在易学性、满意度、任务完成时间上能够取得更好的绩效。并且信息布局的宽度对老年人学习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其水平深度的影响(结构4×1优于结构1×4),即深且窄的信息布局比浅且宽的信息布局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学习。实验二对实验一中结构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深化,探究了智能手机应用信息结构对老年人学习绩效和主观偏好的影响。实验共有30名老年人参与。他们需要对五种不同信息结构的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学习,分别为结构2~8、结构4~4、结构4~1+8~2、结构8~2+4~1和结构16~2。实验结果表明,在五种信息结构中,结构2~8能够在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应用时取得更少的错误返回次数、更短的任务完成时间和更高的无方向相似度。同时,老年人更加偏爱学习结构2~8和结构4~4的智能手机应用。实验三探究了老年人视频学习智能手机应用时视觉提示和点击方式对学习绩效和主观反馈的影响。实验共有24名老年人参与。他们需要通过具有三种不同视觉提示(红色框、卡通手指、真实手指)的教学视频对两种不同点击方式(有、无确认的点击)的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学习。实验结果表明,与使用红色框或真实手指相比,在教学视频中使用卡通手指作为视觉提示有助于更高的使用意图、易学性和满意度以及更短的任务完成时间。至于点击方式,将点击手势的选择和确认阶段分离为两个独立的阶段更适用于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应用。实验四是对实验三中老年人在视觉反馈的感知以及返回方式上的问题的深入,探究了智能手机应用视觉反馈延时和返回方式对老年人学习绩效和主观反馈的影响。实验共有48名老年人参与。他们需要分别对两种返回方式和三种视觉反馈延时的智能手机应用进行学习。实验结果表明,在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应用时,视觉反馈延时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智能手机应用的易学性、主观导航性和掌控感,同时缩短其任务完成时间和提高其任务完成率。同时,视觉反馈延时的时长取决于相应的交互操作与用户经验。对于返回方式,与按键返回相比,多页面界面返回取得更高的易学性、更高的主观导航性、更高掌控感、更短的任务完成时间和更高的任务完成率。本研究深化了老年人学习智能手机时交互设计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实验结果为老年人智能手机学习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