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评估的一致性。方法:选择193例2014年4月到2014年10月重医附二院感染科住院的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Child-Pugh评分分为A、B、C三级,分别进行人体测量,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hinfold thickness,TSF)、上臂围(mid arm circumstance,MAC),血液检查,包括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风险筛查评估其营养不良发生率,检验各个Child-Pugh分级之间有无差异,并对各个指标之间进行一致性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必要时用Fisher确切检验。一致性采用κ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20.0处理。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入选19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男110例(57%),女83例(43%),年龄45.9±8.76岁,其中Child-Pugh A级22例(11.4%),Child-Pugh B级94例(48.7%),Child-Pugh C级77例(39.3%)。采用人体测量法BMI、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TSF、AMC评估营养不良发生率9.3%,32.1%,33.2%,37.3%,各个指标在Child-Pugh A、B、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之间比较诊断一致性,最高的是AMC和体重占理想体重百分比,κ=0.412,P<0.05。血液检查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7.3%,74.1%,97.9%,其中白蛋白、前白蛋白在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评价Child-Pugh C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Child-Pugh A、B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之间诊断一致性最好的是白蛋白和外周血淋巴细胞κ=0.141,P<0.05。SGA评价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6.7%,Child-Pugh A、B、C级分别为分别为54.5%,68.1%,76.7%,三个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三种方法8个指标诊断一致性检验,发现SGA和白蛋白一致性较好,κ=0.344,P<0.05。结论:1、相较于人体测量法,SGA、血液检查更能筛查出潜在的营养不良。2、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递增,营养不良发生率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