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Q16对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炎症机制研究

来源 :广东药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hua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背景及目的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约有25%的人群发展为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虽然目前的治疗方法已经大大降低了HF的死亡率,但HF的5年生存率仍然接近50%。研究表明,MI后过度的炎症反应在心肌重塑和H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及时地控制MI后的炎症反应,是延缓或阻断MI后HF的新策略。然而,目前并没有抗炎药用于MI后HF的防治。黄芪临床常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效应。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甲苷。黄芪甲苷成药性差,生物利用度低,经过结构改造后的衍生物HHQ16水溶性好,利于后续新药研发。本实验目的是研究HHQ16对MI后心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抗炎机制,旨在为MI后炎症的控制及HF防治相关药物的开发提供候选药物和潜在靶点。2.方法体内利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结扎构建MI模型,采用灌胃的方式评价HHQ16的心功能保护和抗炎作用;以超声心动图来检测心功能的变化;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评估HHQ16对心肌组织病理的影响,同时TTC染色评价HHQ16对梗死面积的影响;以RT-PCR观察HHQ16对组织炎症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检测HHQ16对T、B、NK、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心肌组织浸润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评估HHQ16对免疫细胞群数量及比例的影响;体外构建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判断HHQ16对RAW264.7细胞有无毒性;采用ELISA法测定HHQ16对NO含量的影响,以期找到HHQ16抗炎的最佳浓度;采用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HHQ16对炎症因子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判断HHQ16的可能抗炎作用机制。3.结果3.1构建心肌梗死模型6-8周C57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利用LAD结扎构建MI模型,分别在4 h后用心电图和24 h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小鼠ST段抬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短轴缩短率(short axis shortening rate,LVFS)等心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说明造模成功。3.2 HHQ16(10 mg/kg)显著改善MI小鼠的心功能,减轻病理损伤,降低梗死面积(1)HHQ16可显著升高心肌梗死小鼠LVEF、LVFS等。6-8周C57雄性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HHQ16组。模型组,HHQ16组(10 mg/kg)于构建MI模型24 h后,分别灌胃给药3天、7天、14天,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的变化,其中模型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HHQ16组给予10 mg/kg的HHQ16。结果表明:HHQ16可以显著升高LVEF、LVFS等心功能指标。(2)HHQ16(10 mg/kg)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取MI后3、7、14天三个时间点的假手术小鼠,模型组小鼠和HHQ16组小鼠心脏进行HE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在MI后3、7、14天心肌细胞均排列整齐,无明显病变。而模型组在MI后3天时炎细胞浸润显著增加,红细胞外渗,相比于模型组,HHQ16在MI后3天时减轻炎细胞浸润,减轻出血症状;模型组在MI后7天时,心肌横纹模糊甚至消失,炎细胞浸润增加,而HHQ16减轻炎细胞浸润,减轻心肌紊乱程度;模型组在MI后14天时,红细胞外渗显著增加,间质水肿,小血管增生,HHQ16治疗后出血减少,细胞排列整齐。(3)HHQ16(10 mg/kg)降低小鼠梗死面积取MI后14天的假手术小鼠,模型组小鼠和HHQ16组小鼠心脏进行TTC染色,并统计梗死率。结果显示:HHQ16可以显著降低梗死面积。3.3 HHQ16(10 mg/kg)显著降低心肌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免疫组化和流式检测表明,HHQ16主要抑制巨噬细胞浸润,对T、B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无明显影响。(1)HHQ16显著降低心肌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取MI后3、7、14天的各组小鼠心脏检测IL-1β、IL-6、TNF-α的表达。结果显示:HHQ16可以显著降低IL-1β、IL-6、TNF-α的m RNA表达。(2)HHQ16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取MI后3、7、14天的假手术小鼠,模型组小鼠和HHQ16组小鼠心脏进行免疫组化实验,确定HHQ16影响的具体免疫细胞群(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结果显示HHQ16在MI后3天显著降低巨噬细胞浸润;MI后7天、14天HHQ16对巨噬细胞浸润无明显影响。同时MI后3天、7天、14天HHQ16对T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均无明显影响。取MI后1、3、7天的假手术小鼠,模型组小鼠和HHQ16组小鼠心脏进行组织流式实验。结果显示MI后1、3天HHQ16均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浸润,而MI后1、3、7天HHQ16对T细胞、B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均无明显影响。3.4 HHQ16可能通过抑制MKK4/Jnk/NF-κB通路抑制炎症(1)HHQ16在浓度为1 n M-100μM时对Raw264.7细胞无明显毒性HHQ16分别作用于RAW264.7细胞12 h、24 h,检测细胞活力变化。结果显示:HHQ16从10 n M-100μM对RAW264.7细胞均无明显毒性。(2)HHQ16在10μM给药剂量时降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梯度浓度的HHQ16作用于RAW264.7细胞12 h后,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构建RAW264.7炎症模型,24 h后取细胞培养液上清检测NO的含量。结果显示:HHQ16在10μM的给药剂量下降低NO的含量。(3)HHQ16在10μM时降低LPS模型上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样梯度浓度的HHQ16作用于RAW264.7细胞,然后利用LPS构建RAW264.7炎症模型,检测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显示:HHQ16在10μM时可以显著降低IL-1β、IL-6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对TNF-α的表达无明显影响。(4)HHQ16显著降低CCL2/CCR2的表达在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上,HHQ16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的高表达。(5)HHQ16显著降低靶标MKK4的表达前期研究发现HHQ可以直接结合MKK4。我们发现,HHQ16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MKK4的表达及其磷酸化,其下游Jnk和NF-κB活化均被抑制。4.结论1、HHQ16显著抑制心肌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水平,保护MI后心功能。2、抗炎作用与抑制MKK4及其下游Jnk/NF-κB通路活化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纳米制剂技术,改善丹参酮进入体内后发生的快速分布和广泛消除,从而提升丹参酮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最终有效地克服种种机体屏障将丹参酮整体共递送到肿瘤细胞内发挥多组分协同抗肿瘤作用。方法:(1)通过文献调研法和指纹图谱检测并确定丹参酮提取物的指标性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2)采用薄膜蒸发-高压乳匀技术制备载丹参酮的共递药纳米粒并进行工艺优化,对得到的丹参酮纳米粒进行粒径、电位、多分散性评价,并通过
脂肪酶是一种可以水解甘油三酯(TAG)生成甘油二酯(DAG),甘油单酯(MAG)等产物的酶类。脂肪酶作为一种催化剂,除了可以催化水解反应外,还可以催化酯化、酸解、醇解及转酯化等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副产物少等优点。游离脂肪酶稳定性相对较差,通过介孔固体材料SBA-15固定游离脂肪酶,可以有效提高脂肪酶的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性。SBA-15为亲水材料,通过后嫁接法将含有卤族元素的疏水基团引入
糖尿病目前已经成为对国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并给国内医疗体系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诸多研究表明运动、饮食等生活行为习惯,这类可控的因素是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升级,民众的健康素质也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转变民众的健康意识从而改善可控因素,最终达到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的目的。健康素质的提升除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服务外
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BG)是一种形貌与粒径可控且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的医用类硅酸盐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和软组织修复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微乳液法逐渐成为制备纳米颗粒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熔融法和溶胶-凝胶法相比,微乳液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具有形貌可控、单分散性好、孔径可调和高比表面积等结构优势。因此,本文采用两种微乳液
纳米医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近年来在肿瘤治疗中发展迅速。常规药物纳米化,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剂量和减少药物毒副作用。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肿瘤微环境响应性,能够定点释放药物,改变药物体内分布,从而有效提高抗肿瘤作用,已经成为纳米医学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将天然无机纳米材料-埃洛石纳米管(HNTs)分别用叶酸靶向分子(FA)和透明质酸靶向分子(HA)进行功能化,初步研究其抗肿瘤活性。具体内容如下
目的:嵌合抗原受体(CARs)修饰可显著增强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本课题利用前期工作中获得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高度特异性亲和恶性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插入结构域受体(KDR)的特点,以VEGF165为靶分子,铰链区与跨膜区CD8α,共刺激分子CD28、胞内信号段CD3ζ融合构建二代CAR,病毒转导Jurkat细胞挑选永久表达KDR-CAR的Jurkat细胞株。通过肺癌细胞模型评价KD
目的:引进英文版家长低血糖恐惧调查表(Hypoglycemia Fear Survey-Parents,HFS-P),经过汉化、跨文化调试、信度、效度检验,分析中文版量表在国内1型糖尿病儿童家长中的适用性与实用性,为国内低血糖恐惧感研究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方法:1.研究者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与源调查表作者取得联系,获取授权。采用Brislin双人翻译—回译的方式进行汉化,并进行跨文化调试,形成中文版
背景及目的: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各类慢性肾病进展到终末期的共同病理改变。尤其以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胶原聚集增多为主要特征。但目前临床上对肾脏纤维化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且其具体的发生发展机制还有待阐明。研究表明巨噬细胞的大量浸润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肾纤维化进程中有重要作用。而在肾纤维化进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也可通过转分化机制转变成肌成纤维细胞,参
听力损失作为全球最常见的感觉障碍,是许多内耳疾病的临床表现。内耳感觉毛细胞受损或丢失是引起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但哺乳动物的内耳缺乏增殖或再生能力。因此,一旦内耳感觉毛细胞受损或丢失将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的发生,很难挽救。目前,纳米递药系统在内耳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显示出向内耳递送各种治疗剂的巨大潜力,但如何有效的将药物递送至基底膜顶回毛细胞是耳科学专家面临的重大挑战。通常认为,药物经局部给药后会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养老方式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很好地解决当下的养老问题,智慧养老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目前,智慧养老处于发展的初期,正面临诸多挑战,探索并构建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对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本文探讨了智慧养老的相关概念及其内涵,建构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其次,运用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方法,应用了Cite Space V研究工具,对国内外智慧养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