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感染对哮喘小鼠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及IL-5含量的影响,研究MP感染是否通过对辅助性Th1/Th2免疫应答的影响参与哮喘发病机制,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奠定理论依据。
方法:
128只SPF级BAL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PBS)组、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哮喘(OVA+PBS)组、哮喘小鼠接种肺炎支原体(OVA+MP)组。用培育好的肺炎支原体鼻腔接种小鼠,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模型;卵蛋白腹腔注射并4%卵蛋白雾化激发,建立小鼠急性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代替肺炎支原体及卵蛋白的雾化和激发。分别于模型制作完成后第3、7、14、21天取材。对各组小鼠肺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病例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及IL-5的含量。
结果:
1、病理学改变:哮喘组炎症反应最明显,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间隔增宽;肺炎支原体(MP)感染组于第7天和14天炎症反应最明显。2、ELISA检测小鼠BALF中IFN-γ、IL-4及IL-5含量:(1)MP感染组BALB/c小鼠BALF中IFN-γ、 IL-4及IL-5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小鼠感染MP后IL-4及IL-5含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含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感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LF中IFN-γ/IL-4比值下降,在第7天达到低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OVA+MP组较OVA+PBS组小鼠BALF中IFN-γ、 IL-4及IL-5水平增高,于部分时间点(7、14天)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IFN-γ、IL-4及IL-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含量增高。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增加正常BALB/c小鼠及哮喘BALB/c小鼠肺泡灌洗液中IFN-γ、IL-4及IL-5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