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金融系统的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对一国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受到不良资产的影响,日本的金融机构的信用度和中介能力低下,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下降,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重生。20世纪90年代在日本被称为失去的十年。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像一枚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威胁中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比中日两国不良资产的情况,探求中国解决不良资产的办法。本文在第一章回顾了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的产生、发展和处理史,分阶段总结分析了日本政府及金融当局对不良资产处理的手段、态度等。其中,1998年日本金融厅的设立,标志着日本的不良资产处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至今为止,日本的主要大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得以改善,四家大型金融集团的三家(除了UFJ金融集团以外)不良资产比例均已低于或接近政府规定的4%。但是地方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第二章回顾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和处理过程。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由于有相当大的部分是由于政府当时的政策造成的,所以在解决它的时候,采取了有国家出资设立资产管理机构,对一部分不良资产进行分离的办法。2006年是当年加盟WTO时承诺全面开发金融市场的时期,在此之前,解决数额庞大的不良资产问题,加强银行的竞争力是中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第三章通过对中日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进行对比,探求可以从日本不良资产处理中吸取的教训和借鉴的经验。主要对比了日本的整理回收机构RCC和中国的资产管理公司AMC,从两机构的资本金、成立的背景、处理不良资产的方法以及处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结论:二者的最大区别在于不良资产的购买价格的定价标准和道德风险的防范有无。第四章从银行体质的强化、借方企业的活性化以及国家行政和法律的支持、宏观金融政策的正确导向等各个方面来总结经验教训。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应该趁着经济上升的大好时机,活用日本的经验、吸取日本的教训,大力解决不良资产问题,促进金融系统的健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