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论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中国老年人群中1)肌力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三大危险因素的关系,确定预测受试者CVD危险因素发病的最佳肌力评估指标,明确CVD的高危人群;2)在基线水平上,计算CVD三大危险因素的发病的肌力评估指标临界值,探究该肌力临界值对于CVD三大危险因素预测价值;3)进行一年的跟踪随访,进一步观察该肌力临界值对于CVD三大危险因素预测价值;4)为预防老年人群CVD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受试对象为天津市汉沽区茶店镇老年人(男性n=511,女性n=629,年龄≥60岁)。基线时,所有的受试者都被邀请参加一系列的客观检查,并完成问卷调查。一年后,所有受试者将重新进行一次与基线内容相同的客观检查及问卷调查。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生活方式等,并进行体格检查、生化指标、体成分和肌力水平等相关指标的检查。肌力水平采用握力及其相关指数表示。受试者患有以下3种疾病中的1种及1种以上即定义为患有CVD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及血脂异常。跟踪一年后,用前瞻性队列性研究,来进一步证明该肌力评估指标临界值的价值。结果1、基线数据比较:在受试的老年人群中,男女性患有CVD三大危险因素中至少1个的患病率分别为62.80%和72.90%。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中,用于预测受试者CVD危险因素发病,握力与体重之比的AUC要高于握力及其他握力相关指数(男性AUC为0.723;女性AUC为0.684)。ROC曲线结果显示,用于预测CVD三大危险因素至少1个患病的男女性握力与体重之比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54和0.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高于肌力临界值老年人群相比,低于肌力临界值的老年人群男女性患有CVD三大危险因素至少1个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95(1.25,3.06)和1.93(1.25,2.98),患有至少2个CVD危险因素的发病风险OR值分别为1.74(1.06,2.95)和2.05(1.38,3.04)。2、一年后肌力水平及CVD危险因素发病变化情况:男女性1年后握力体重比分别为0.47±0.12和0.32±0.10,但与基线水平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男女性1年后至少1个、至少2个及3个CVD危险因素患病率,与基线水平相比,患病率都上升,女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而男性无统计学意义。3、一年后肌力变差者及新增CVD危险因素者的人群特点:发现一年后受试者由肌力正常者变为肌力差者共147人,与肌力正常者相比,男性肌力变差者至少1个CVD、至少2个CVD危险因素的发病率要高于肌力正常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女性中肌力变差者至少2个CVD危险因素的发病率要高于肌力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基线水平的男女性肌力临界值为标准,在调整完混杂因素后,与肌力正常者相比,老年男女性肌力差者患有1个以上CVD危险因素的风险是肌力正常者的2.26倍和2.18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基线水平无CVD危险因素者一年后患CVD危险因素者共191人,与无CVD危险因素者相比,男女性肌力水平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人群肌力水平下降可显著增加CVD三大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预测老年人群CVD危险因素发病的最佳肌力评估指标为握力体重比,肌力临界值(男性握力体重比0.54,女性握力体重比0.34)可一定程度上预测CVD的发病风险,并且可为临床上老年人群肌肉力量训练进行量化管理提供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