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常见的卒中病因之一,有症状ICAS卒中的复发风险比其他卒中亚型高,并且随着ICAS的不断进展卒中复发的风险会明显增大。ICAS是中国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变,早期控制ICAS的危险因素,可以有效的预防ICAS的发生,降低ICAS型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先前的研究证实,糖尿病与ICAS的存在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关。但是,很少有研究系统地探讨在同一队列中ICAS与即时血糖以及长期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卒中患者和非卒中患者ICAS与即时和长期血糖水平以及糖尿病不同阶段的关联性。研究方法:按照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招募了4,012名受试者,其中包括1,434名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缺血性卒中的受试者,以及2,578名患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后7天内)。在这项研究中,ICAS被定义为一条或多条颅内动脉的直径狭窄≥50%,根据影像和临床数据,将纳入的参与者分为以下四个亚组:(a)无卒中或ICAS的受试者;(b)无卒中但有无症状ICAS的患者;(c)有卒中但无ICAS的患者;(d)有卒中且有ICAS的患者。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用于比较连续变量的组间差异,卡方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为了探讨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与ICAS的关联性,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计算危险因素对ICAS的影响的比值比(odds ratios,ORs)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CIs)。严格的排除有脑出血、颅外动脉狭窄、房颤及可能的心源性栓塞的患者,排除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夹层、动脉炎、烟雾病等导致颅内或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排除感染、肿瘤、慢性肝功能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影响血糖水平的患者。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R版本1.1.383进行。两侧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所有4,012名参与者中,有1,434名(35.7%)非卒中患者,有2,578名(65.3%)卒中患者。非卒中组包括1,118例无ICAS的患者(平均年龄68.2岁,男性占55.1%)和316例ICAS的患者(平均年龄71.5岁,男性占55.1%),卒中组包括1,552例无ICAS的患者(平均年龄68.5岁,男性占60.0%)和1,026例ICAS的患者(平均年龄70.0岁,男性占58.0%)。在卒中组和非卒中组,存在狭窄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比无狭窄患者要高(P<0.001)。在总人群中,空腹血糖是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4,95%CI 1.11-1.18,P<0.001);此外,糖化血红蛋白也独立地与ICAS相关(OR 1.22,95%CI 1.16-1.28,P<0.001)。在非卒中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与ICAS呈正相关(OR 1.24,95%CI 1.16-1.33;OR 1.45,95%CI 1.30-1.61;P均<0.001);在卒中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也分别与ICAS呈正相关(OR 1.12,95%CI 1.09-1.16;OR 1.16,95%CI 1.10-1.23;P均<0.001)。在非卒中组和卒中组,以正常空腹血糖为参考,糖尿病(血糖水平≥7.0mmol/L)和ICAS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OR值(95%CI)分别为2.90(2.11-3.99)和1.99(1.67-2.39)。并且,仅在卒中组中观察到了空腹血糖受损-2(6.1mmol/L≤血糖水平<7.0mmol/L)与ICAS正相关。此外,非卒中组和卒中组的第四个糖化血红蛋白四分位数与ICAS相关(OR 3.50,95%CI 2.23-5.61;OR 1.98,95%CI 1.50-2.63;P均<0.001)。结论及意义:我们的研究表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是ICAS和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结果提示适当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降低ICAS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