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于2009年和2010年的3-7月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窝卵数调整和繁殖功效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红隼产卵日期、窝卵数、产卵期、孵化期、育雏期、出飞日期、出飞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了巢资源变化对红隼窝卵数调整以及对繁殖功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红隼能根据巢资源的变化调整首枚卵产期,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首枚卵产期较利用喜鹊巢繁殖的首枚卵产期提前,二者差异极显著,平均首枚卵产期分别为4月17日和4月20日。红隼可根据巢资源的变化调整窝卵数,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窝卵数明显高于利用喜鹊巢繁殖红隼的窝卵数,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平均窝卵数为5.6±0.9枚,变异范围为3-8枚,利用喜鹊巢繁殖的平均窝卵数为5.1±0.7枚,变异范围为4-6枚。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孵化期差异极显著,分别为23.1±1.2天和26.7±2.1天。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出雏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6.7%和89.0%。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育雏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1.1±1.4天和32.0±1.5天。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出飞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96.7%和89.0%。利用喜鹊巢繁殖红隼的繁殖成功率稍高于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76.2%和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