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资源对红隼窝卵数调整和繁殖功效的影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于2009年和2010年的3-7月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Falco tinnunculus)的窝卵数调整和繁殖功效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红隼产卵日期、窝卵数、产卵期、孵化期、育雏期、出飞日期、出飞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了巢资源变化对红隼窝卵数调整以及对繁殖功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红隼能根据巢资源的变化调整首枚卵产期,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首枚卵产期较利用喜鹊巢繁殖的首枚卵产期提前,二者差异极显著,平均首枚卵产期分别为4月17日和4月20日。红隼可根据巢资源的变化调整窝卵数,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窝卵数明显高于利用喜鹊巢繁殖红隼的窝卵数,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平均窝卵数为5.6±0.9枚,变异范围为3-8枚,利用喜鹊巢繁殖的平均窝卵数为5.1±0.7枚,变异范围为4-6枚。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孵化期差异极显著,分别为23.1±1.2天和26.7±2.1天。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出雏率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6.7%和89.0%。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育雏期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31.1±1.4天和32.0±1.5天。利用喜鹊巢和人工巢箱繁殖红隼的出飞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96.7%和89.0%。利用喜鹊巢繁殖红隼的繁殖成功率稍高于利用人工巢箱繁殖的繁殖成功率,分别为76.2%和72.2%。
其他文献
苜蓿的根系形态特征对其持久性和生产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验采用18份苜蓿材料对其当年地上部形态学性状、地上生物量、根颈特性及其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评价,分析了苜蓿根部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探讨苜蓿根部特征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为选育抗性强的苜蓿品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综合分析根系指标可知:分枝数、芽数、侧根直径和侧根数外,其余各指标(根颈直径、入土深度、主根直径、主根长度、侧根位
目的研究豹皮樟总黄酮(TFLC,Total Flavonoids of Litsea Coreana)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以改良的造模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用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和测定空腹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来评价模型是否成功建立,然后将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以非诺贝特和吡咯列酮作为阳性对照药,分别采用大、小剂量的TFLC治疗6周,同时设立
目的: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研究发现几乎所有肿瘤细胞均存在细胞周期异常,因此,肿瘤也被称为细胞周期病[1]。肿瘤细胞最明显的特征为不依赖
作者首先开创性地将分形方法论和分形理论应用于钛镁系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及聚合物形态的研究,详细地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其表面分形形态及其聚合活性的影响,以及聚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