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主要探讨食物颗粒、醋酸添加量及食物密度对食物碳水化合物水解特性、血糖应答、胰岛素应答及饱腹感的影响,以及体外消化实验与人体试食试验之间的相关性及可预测性,从而促进GI的进一步应用,为指导糖尿病患者膳食行为改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选择L18(3)正交试验表设计了18种不同食物颗粒大小、醋酸添加量及食物密度(用水/玉米表示)配比的玉米粥,采用Eng]yst体外消化实验法,通过酶系统模拟体内胃及小肠的消化环境,在体外测定18种玉米粥的RRl2h、RAG、SAG、SDI与TS。同时,选择18名健康志愿者,测空腹血糖后,食用不同的含有40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试验玉米粥,测定4 h内不同时间的血糖、胰岛素和饱腹感水平,以40g葡萄糖为对照物,计算GI、Ⅱ和SI。最后,对GI与RRl2h、RAG、SAG、SDI、Ts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有显著相关性的两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可预测程度。
结果:对GI、Ⅱ及体外消化实验各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都是食物颗粒,小颗粒食物的GI显著高于中颗粒;食物中水含量的增加,会加速血糖及血胰岛素应答,且增大食物前20分钟的水解率,但不影响饱腹感。醋酸添加量是对SI影响最大的因素,加入16ml醋显著增加SI及1.5h、4h饱腹感,但在体外消化试验中,醋酸添加量不影响食物的水解率;虽然在醋酸添加量和食物密度均小的情况下,食物血糖应答显著增加,但是醋酸添加量与食物密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性意义;在本试验设置的水平范围内,当醋的加入量最少,食物中水比例最小,食物颗粒最小时,食物的GI最大:GI与RAG、SD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GI与SAG表现负相关,但是不显著;GI与RRl2h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建立的GI与RAG、SDI的直线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减小食物颗粒会显著增加食物血糖应答;在醋酸添加量和食物密度均小的情况下,食物血糖应答显著增加,但醋酸添加量与食物密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显著性意义;添加醋酸可以有效的增加饱腹感,但体外实验无法考虑醋酸添加量的影响:通过食物颗粒、食物密度和醋酸添加量的适当改变可以改善食物血糖应答;通过体外试验测定RAG对食物GI进行预测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