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价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水平,主要看其是否拥有科学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雄厚的人才基础。现代竞技体育的国际化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竞争的关键是后备人才的竞争,后备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把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培养大批优秀后备人才作为足球运动的重点,这将对我国足球运动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论证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科研方法,以全国七所高校高水平足球队为研究对象,调查、访谈了足球方面的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结合运动训练学、体育社会学、体育选材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理论,对我国现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发展、中小学足球开展中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构建新型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设想,并提出了新模式的发展对策与建议。本文所构建的以高校为枢纽培养足球后备人才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1.完善的比赛体系;2.合理的培养路径;3.广阔的发展空间;4.明确的管理职能。新模式的优势表现在:1.统筹学、练、赛的协调发展;2.多元化的人才输送体制;3.扩散型的人才发展模式;4.重视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整体性。研究表明:我国现行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暴露出自身的种种缺陷,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长期无法得以有效解决;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培养模式在运动员招收和培养、教练员水平、运动队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由于体育和教育这两个业余训练系统之间在发展思路、培养目标和利益等方面存在矛盾,导致处于足球运动普及层面的中小学足球开展情况不容乐观。在构建新模式的过程中,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1.革新培养体制:借鉴国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的成功经验,抓实、抓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2.改革赛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各级学校为基础,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竞赛体制,由学生体育协会主管;3.建立合理的选拔机制:科学、合理的足球后备人才选拔机制是保证足球运动蓬勃发展的关键所在;4.探索新型办队模式:以高校为枢纽的各级学校利用国家投入、俱乐部投资和吸纳社会资金等方式进行组队,坚持投资者优先受益的原则,寻求多元化的办队模式;5.拓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拓宽运动员的就业渠道,重点要加强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其拥有一技之长,具有自主创业和参与社会职业竞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