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用尿素(Ur)的质量指标包括总N含量、水分、粒度和缩二脲Bi(Biuret)含量等。Bi是Ur的缩合产物,Ur中的Bi不仅对农作物有害,还对设备稳定运行和工艺系统正常生产造成直接的不利影响。因此研究Ur产品中Bi生成的原理、含量、控制方法对提高产品质量和优化操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Snam氨汽提Ur合成工艺通过高压合成和回收、提纯(分为中压、低压分解回收)、真空预浓缩,经蒸发和造粒,最后生产出成品Ur。Snam氨汽提Ur合成是一个复杂的气液两相过程,在液相中进行着化学反应,在Ur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均有Bi生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Bi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操作温度、压力、N/C(氨碳比)、Ur液浓度、反应(停留)时间t、生产负荷等。温度升高,Bi生成量增多,温度在100℃以下,反应进行速度很慢,而在130℃以上即明显加快;反应时间长,Bi生成量会增加,时间愈长则损失Ur愈多,产生Bi愈多;Ur液中的NH3含量多,NH3分压增大则Bi生成量减少,当有NH3存在时反应向Bi生成减小的方向进行;Bi生成速度随Ur液浓度的提高而加快。 研究了Snam工艺流程中Bi生成机理和各工段生成分布情况,分析了现有生产工艺中Bi的生成及其对系统运行、产品质量的影响和危害,结合不同影响因素(如:Ur液浓度、停留时间t)和不同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工艺过程(如:高压合成和回收、中低压提纯、真空预浓缩、蒸发造粒)、操作条件(如:低N/C、低负荷)对Bi生成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四川大学工程硕」学位论文方案,包括工艺优化和操作改进包括生产过程中Bi的生成控制、低负荷和低N/C运行下Bi生成控制、回收尿液过程中Bi的控制、蒸发操作压力与温度的优化控制、蒸发系统长周期优化运行、降低Bi对蒸发系统影响的改进措施架;同时提出了设备、管道的技术改造包括二段真空分离器(V 08)内加装过滤网及挡板增设冲洗水、解决二段分离器产生结晶物脱落影响系统的问题、“U”型管底部增加3“CY排放管、蒸发V07至“U”形管增加LW(低压冷却水)管线、减少Bi堆积对产品影响的控制等。 生产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抑制Bi生成,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其对生产运行和设备的不良影响是有效的,产品中Bi含量可以可靠地控制在优等品指标(蕊0.9%)内,在低N/C、低负荷、蒸发热洗、在长周期运行条件下均可以保证产品质量,并能消除生产过程中Bi生成或积存对设备和工艺系统的不利影响。关键词:Ur合成Bi生成控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