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青年》是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原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1915年问世至1926年终刊的《新青年》杂志,因其在新旧交替的五四时期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的转型所做出的卓越历史性贡献,被誉为“时代的号角”“启蒙的火炬”和“新文化元典”。图书广告是图书出版者(或销售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向大众广泛传播图书、服务及相关信息,旨在促进销售的营销传播活动。图书广告不仅具有促进销售的商业作用,而且也是反映、传播时代思潮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对《新青年》图书广告进行系统梳理、整理的基础上,试图概括其图书广告本身的特点,考察《新青年》图书广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向度、经营策略以及在近代图书广告史中所处的地位及现代启示。本文首先分析了《新青年》图书广告的背景,《新青年》办刊历程和民国初年《新青年》图书广告的总体面貌。广告背景方面,宏观上从政治环境变化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微观上从《新青年》自身办刊历程角度进行分析。《新青年》图书广告的经营与整本杂志的经营状态是同时变化的,所以研究《新青年》图书广告必须研究《新青年》办刊历程。《新青年》图书广告颇具特色,广告选择与《新青年》宗旨保持高度一致。其次具体分析了《新青年》图书广告的内容。从“反映出版信息”“强调图书价值”“市场预热”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新青年》图书广告的内容。“反映出版信息”包括出版缘由、版次信息、图书价格、编著者信息、发行所信息等;“强调图书价值”包括突出图书之功用、突出图书之地位、突出图书之特色、突出图书内容之善、突出图书编撰之优等;“市场预热”包括出版预告和宣传续作。然后总结了《新青年》图书广告的价值向度。《新青年》图书广告具有明显的广告意图,经济价值是其根本,政治价值是其不可或缺的风向标,文化价值是与其息息相关的附属特性,品牌价值使其形成舆论与市场的双重喝彩。接着从“重视广告宣传”“讲究书刊互动”“及时连续刊载广告”“始终围绕办刊宗旨”来讲述《新青年》图书广告的策略。最后分析的是《新青年》图书广告的地位与现代启示,总结《新青年》图书广告在近代报刊图书广告史中的地位,为现代书业广告提供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