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青海地区非萎缩性胃炎(NAG)、萎缩性胃炎(AG)、胃癌(GC)三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Hp)、胃泌素-17(G-17)水平,探讨这些血清学指标联合检测在青海地区G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电子胃镜和钳取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得到明确诊断的受试对象共计180例,其中NAG组患者60例、AG组患者90例、GC组患者30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出各组PG I、PG II、G-17的血清值,算出PGR(PG I/PG II)值,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比较三组间血清学指标的差异,并通过ROC曲线比较PG I、PGR和G-17在G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与NAG组比较,AG组和GC组的Hp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而AG组与G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NAG组比较,AG组和GC组的血清PG I水平明显降低(P<0.05);AG组与GC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与NAG组及AG组相比GC组PG II水平明显升高(P<0.05);NAG组与AG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与NAG组相比AG组和GC组PGR比值明显降低(P<0.05);与AG组比GC组PGR下降(P<0.05)。5.与NAG组比较AG组和GC组G-17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与AG组水平比较GC组G-17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6.PG I、PGR、G-17诊断胃癌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8、0.78、0.73,三者单个检测均灵敏度较高但特异性较差,但其联合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升高。结论:随着胃黏膜病变程度的逐渐加重血清PG I及PGR水平明显降低,G-17升高。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PG I、PGR、G-17在青海地区胃癌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毒力分型、胃泌素-17联合检测有望成为青海地区胃癌诊断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