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质量恶化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公众对环保问题日益关注推动了人们更清楚地认识环境退化的原因。近些年以来,经济增长的环境效应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引发了大量的讨论。经济增长能否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办法而非引起环境问题的原因?这是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研究的主要动机。因此,EKC的研究对认识经济增长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评价现行的环境政策绩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安徽省经济增长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进行了研究。一、通过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产生背景、基本含义、发展历程等。二、简单回顾了安徽省近十余年来的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状况,并对同期的经济结构进行了分析。三、以安徽省1992年~2006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数据为基础,利用SPSS软件系统模拟了人均GDP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分别建立了工业废水、COD、挥发酚、石油类、工业废气、SO2以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随人均GDP变化的数量模型。模拟结果显示工业废水、COD和废气排放量以及工业固废产生量呈二次曲线分布,挥发酚和SO2排放量呈线性分布,石油类呈三次曲线分布,工业烟尘没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的经济增长与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没有显示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可能与安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工业化初期有关,所以工业污染物排放还没有达到转折点。四、利用安徽省各地区代表城市1992年~2006年的经济统计数据和工业污染物排放数据,建立各地区相应的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模型。模拟结果显示,皖江地区的人均GDP与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的规律性较强,皖中地区次之,皖北和皖南地区的规律性依次减弱;人均GDP与主要污染物排放规律很大程度上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皖江地区的马鞍山市的COD和SO2排放量呈现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两指标转折点处的人均GDP分别为25862元和24291元;就该两项污染指标而言,目前马鞍山已越过了EKC曲线的转折点。在所研究的污染物排放指标中,呈现的规律多样,说明并不是所有指标都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没有一个城市的全部指标与人均GDP都呈现出分布规律。五、对安徽省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的成本和成效进行了分析,根据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及其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