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释意理论和认知负荷模型为理论框架来研究同传中的顺句驱动原则。前人对这个原则的研究大都局限于表面一些因素,比如说词语的对等,时间差等等,还有局限于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杨承淑就是用主述位理论来研究顺旬驱动的类型和规律的。而且研究者对这个原则的定义也是很模糊的,不利于实际操作,鉴于此本文给出了自己的定义。本文运用释意理论和认知负荷模型定性的分析了译员基本采用这一原则的原因。由于同传的独特性,时间的紧迫性,译员认知处理能力的有限性,语言间句子结构的不同,以及人脑工作记忆储存的短暂性,所有这些因素使得同传是个像杂技一样非常困难的任务。这就要求译员既要有足够的知识也要有高超的技能来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顺句驱动就能够有效的缓解时间的压力和短时记忆超载的问题,从而能够节约和平衡注意力以及认知资源的分配,增强译员的信心提高同传的质量。顺句驱动在同传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这只是从理论的层面进行的分析。笔者用语料库来实证了这个原则的重要性以及此原则的普适性。中文的语料和两个专业译员的口译提供了理想的比较材料。通过语料分析可以证实笔者在理论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此原则对同传学员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