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腺放射治疗后对瘤床进行局部加量可以减少原位局部复发已经被广泛的接受和认可,但加量的方法较多。此研究目的在于探讨瘤床同步整合补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优势。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0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20例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中位年龄为36岁,根据第七版AJCC分期标准,I期11例、II期9例。所有患者放疗前均接受了6~8周期的全身化疗。参考最新美国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的乳腺癌保乳术后靶区勾画标准在C T模拟图像上勾画靶区,同时定义心脏(左侧患者包括左右心室、心房及冠状动脉区)、患侧与对侧肺、对侧乳腺为危及器官。每例患者均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SIB-IMRT和乳腺癌全乳腺放疗后瘤床序贯加量两种放疗计划。同步加量剂量为PTVtb 57.5Gy/25f (2.3Gy/f),序贯加量为予全乳腺照射50Gy/25f(2Gy/f)后,予瘤床区加量10Gy/5f(2Gy/f),两种方法达到的生物学效应一致(详见附录6)。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内剂量分布均匀性和适形性,危及器官(OARs)在2种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B-IMRT计划靶区的均匀指数(HI)值与全乳腺放射治疗后瘤床序贯加量计划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11)。但在适形指数(CI)上SIB-IMRT计划优于序贯加量调强计划,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与全乳腺放射治疗后瘤床序贯加量相比较,SIB-IMRT计划中同侧肺V5、 V20、Dmean,对侧肺V5、Dmean,心脏V5、V20、V30、V40、Dmean,对侧乳腺Dmean、V1的值都在限定的范围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乳腺放射治疗后瘤床序贯加量IMRT计划相比,SIB-IMRT技术在保证了靶区均匀性、适形性及使心脏、肺、对侧乳腺受照射剂量无增加的同时,减少了总的治疗时间,从而减少住院平均天数,减少患者的治疗费用。SIB-IMRT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的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