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失眠是指经常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不易入睡,或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度入睡,严重者甚至彻夜不寐,并常伴有头痛、头晕、心悸、怔忡、健忘、梦遗、食欲减退和精神疲惫等。常见导致失眠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原因、个体因素、躯体原因、精神因素、情绪因素等。现代医学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表明植物神经紊乱引起的失眠占绝大多数。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睡眠障碍的人极具增长,失眠不但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长期失眠会导致患者容易患上焦虑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也会损害注意力、计算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目前治疗失眠只要以口服镇静安眠药为主,但长期服用疗效差,同时还会产生毒瘾性,不但对肝肾,心血管,神经功能有负性影响。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无依赖性的,治疗失眠的方法势在必行。目的:针对目前失眠疗法的局限与不足,本着改善患者对镇静安眠药的依赖性及成瘾性,减轻患者负担的宗旨,采用针灸辩证施治理论指导该病治疗,尝试与脐疗有机结合起来,为患者寻求治疗失眠的更为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为中医宝库的开发、针灸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课题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按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常规电针针刺方法结合脐部(神阙穴)药物敷贴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采用睡前口服镇静安眠药,所有患者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简称PSQI)作为评定指标,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一个月的PSQI量表各项评分机总体评分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治疗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PQSI各项得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基线基本一致。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PQSI各项评分各自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电针配合脐疗与口服镇静安眠药对失眠均有效。两组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临床痊愈16例(53.3%),显效9例(30.0%),有效3例(10.0%),无效2例(6.67%),无恶化,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26.7%),显效6例(20.0%),有效10例(33.3%),无效6例(20.0%),无恶化,总有效率为80.0%。经SPSS13.0分析,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更为显著。结论:电针结合脐疗和西药镇静安眠药物两种手段在治疗失眠症状上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电针配合脐疗对治疗失眠更为有效,具有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患者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效率、缓解睡眠障碍和改善日间功能的作用,在改善以上所述各方面优于西药组,且该方法副作用小,更为安全,而且无依赖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