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写”被认为是最难提高的。特别是尚未完全掌握该语法知识时,写作时会用简单的语法来代替,导致作文中出现偏误。为了减少学习者的偏误,有必要向学习者提示易混语法的区别方式。在此之前,还需要了解学习者错误的原因,以便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指导。本论文论述了学习者容易泛用的接续形式[て]。[て]形一般在初级阶段出现,但由于意义丰富,如果没有习得与[て]形意思相近的语法,那么即使到了中级或高级也会使用[て]形来进行替代相关表现。但是,[て]形接续有很多限制条件,使用时必须要多加注意。本论文首先通过先行研究,总结了日语描写语法中对[て]形的记述和日语教育学中与[て]形相关的研究。在日语教育方面,有很多关于[て]形的偏误分析。但是在[て]形偏误的同时,还存在相关表现的非用(回避)。本论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者到了哪个阶段后,[て]形与相关表现区别使用开始稳定,同时[て]形扩大使用的特征开始显现,以及学习者是采取何种标准与类似的语法形式进行区别来使用[て]形连接——着手,设定以下3个研究课题。1.JFL环境下的汉语母语者是否能够区别使用表示继起含义的[て]形和[てから]「と」「たら」,各个习得阶段有何特征,以及是按照什么标准来进行区别使用的。2.教科书是如何对这几个类似的接续形式进行说明的,对学习者产生了何种影响。3.提示恰当的指导方法。为了明确课题1,以大学日语专业2年级到4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选择形式的问卷调查;然后进行事后调查,请学习者写下判断标准,明确学习者采取何种标准进行判断。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观察出以下几个倾向:学习者在应该使用[て]的地方出现[てから]的过剩使用,无法区别[て]和[と],因而使用[て]形,以及回避使用表示确定条件的[てから],而使用[て]来进行替代。此外,学习者判断的标准,基本上都是照搬教科书的说明。同时,学习者进入3年级后,[て]形的使用渐渐稳定下来。其次,进行了课题2的教科书调查,并与课题1的结果对照进行观察。调查例句和教科书上明确列举出的例句相似时,正确率高,可认为是教科书的正面影响。但是,教科书上没有明确列举出的使用形式可以观察到使用[て]形来替代的倾向,因此这一方面体现出教师指导的必要性。此外,以JSL环境下的学习者为对象进行了同样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与JFL环境下的学习者同样的结果。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面临相同的问题,因此,可以认为通过课堂指导能够解决这一类问题。为明确课题3,以日语描写语法的先行研究为参照,使用朝日新闻数据库进行了调查,了解了这几个类似的接续形式出现的环境。结合课题1和2的结果,建议要进一步向学习者提示[て]形的限制条件。具体而言,(a)在与[てから]区别时,提示[てから]的限制条件,包括前后顺序不能对调,没有前文条件后文无法成立;(b)在与[と]和[たら]区别时,提示[て]的限制条件,即前后主语一致,且大多是意志性动词;(c)在前后主语不一致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在应该使用[と]或[たら]的地方却使用表示原因的[て],提示在主语不相同时,表示原因的[て]前文主语大多为无情物,且谓语多为非意志性动词或形容词。[て]多用的背后,存在着相关表现的非用。一方面是相关表现尚未习得,另一方面是对[て]形的限制条件说明不足。在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基础上,希望能够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