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374C-5p调控TGF-β1诱导的宫颈癌上皮间质转化和转移的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boyl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是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二大主要原因,全球每年新增病例超过50多万例,新增死亡病例约27万例。宫颈癌首要原因之一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感染,HR-HPV(high risk-HPV)癌蛋白表达可以引起非编码基因如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异常调节。miRNA主要通过与靶mRNA的核苷酸序列的碱基配对与互补调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  癌症相关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有助于增加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影响治疗效果,晚期宫颈癌患者容易发生转移,因此EMT提供了研究宫颈癌发展的新思路。多种细胞因子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EMT,其中TGF-β是最常用的细胞因子。  本研究通过TGF-β1成功诱导了宫颈癌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转化,将诱导后的细胞与亲本细胞进行芯片检测发现了多个差异表达的miRNA。经过多次重复实验验证挑选了microRNA-374c-5p作为研究对象,并探究其影响宫颈癌侵袭转移的机制。  研究目的:  筛选与宫颈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模型的相关microRNA,并初步探究其靶基因相关的可能机制。  研究方法:  通过基因芯片检测以及qRT-PCR筛选验证TGF-β1诱导后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和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变化。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microRNA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靶基因的表达差异。通过荧光素酶验证microRNA与靶基因的靶向关系。  研究结果:  MicroRNA-374c-5p在TGF-β1诱导之后下调最为明显。升高microRNA-374c-5p的表达水平后E-cadherin表达上调、Vimentin表达下调,细胞EMT发生了逆转,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明显降低。反之在亲本细胞中降低microRNA-374c-5p的表达水平后得到相反的结果。在对microRNA-374c-5p的靶基因的研究中发现,通过靶基因预测软件,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以及相关功能实验发现,microRNA-374c-5p可直接靶向FOXC1发生作用。临床样本检测后发现在发生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中microRNA-374c-5p低表达,而FOXC1呈高表达,二者呈负相关的关系(r=-0.725,P<0.001)。在对宫颈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中发现,microRNA-374c-5p低表达,FOXC1高表达的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差(P<0.05)。  研究结论:  1.改变microRNA-374c-5p的表达水平,可以有效影响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以及EMT的进程。  2.MicroRNA-374c-5p通过靶向FOXC1的表达进一步影响E-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表达变化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  3.临床样本检测发现,microRNA-374c-5p与FOXC1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与宫颈癌患者的转移、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创新点:  1.首次通过TGF-β1成功诱导了宫颈癌细胞的EMT的模型,并通过相关功能实验成功的发现了microRNA-374c-5p与FOXC1在上皮-间质转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MicroRNA-374c-5p可能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是否发生转移以及临床预后的新的标记物。
其他文献
我国现在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对国内与国外复杂的形势和严峻的挑战,发展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应该如何应对.本文着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