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蚀泥沙来源与运移规律是崩岗侵蚀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崩岗各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存在差异的特点,将复合指纹法应用到研究崩岗侵蚀泥沙来源及其泥沙迁移规律中。本研究在福建省安溪县选择典型崩岗,分层采集6个典型崩岗崩壁的土样,并根据研究区的土壤理化特征选择了11种指纹因子作为待选指纹因子。通过分析了指纹因子在崩岗不同土层的差异性并筛选出了最佳指纹因子组合,而后选取其中一个采样点对其泥沙来源进行初步探索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分析11种指纹因子在每个采样点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特征及随崩岗土层的变化特征表明,选择的这11种指纹因子中有四种以上的指纹因子在崩岗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本研究中采用复合指纹法进行崩岗侵蚀产生泥沙来源的分析是可行的。2.在每个采样点对11种指纹因子进行无参数检验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每个采样点中至少有6种以上的指纹因子在不同的泥沙源地存在显著差异,筛选的指纹因子能够满足复合指纹法研究泥沙来源的要求。3.采用逐步判别方法筛选出了各个采样点的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并对其进一步进行分类筛选的结果表明,指纹因子K和C可以作为研究区通用的指纹因子组合来进行崩岗泥沙来源的研究。4.选择其中的一个采样点对崩岗泥沙来源进行探索性研究。应用多元混合模型对该采样点崩积堆和冲积扇上的泥沙来源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其下方的崩积堆的泥沙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6.53%、33.41%和40.07%,说明该采样点崩岗还在处于不断崩塌过程中。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距离崩壁10m处冲积扇泥沙样品(CN1)的相对泥沙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9.76%、31.26%和38.82%;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距离崩壁20m处泥沙样品(CN2)的相对泥沙贡献百分比分别为31.78%、32.97%和35.38%;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距离崩壁30m处泥沙样品(CN3)的相对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3.54%、37.05%和39.40%。说明距离崩壁越远红土层的泥沙贡献率减少。在以后的研究中不仅要增加指纹因子研究的数量,还应对泥沙的迁移规律进行详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