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复合指纹法研究崩岗泥沙来源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xiaoll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侵蚀泥沙来源与运移规律是崩岗侵蚀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根据崩岗各土层土壤理化特性存在差异的特点,将复合指纹法应用到研究崩岗侵蚀泥沙来源及其泥沙迁移规律中。本研究在福建省安溪县选择典型崩岗,分层采集6个典型崩岗崩壁的土样,并根据研究区的土壤理化特征选择了11种指纹因子作为待选指纹因子。通过分析了指纹因子在崩岗不同土层的差异性并筛选出了最佳指纹因子组合,而后选取其中一个采样点对其泥沙来源进行初步探索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分析11种指纹因子在每个采样点随采样深度的变化特征及随崩岗土层的变化特征表明,选择的这11种指纹因子中有四种以上的指纹因子在崩岗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在本研究中采用复合指纹法进行崩岗侵蚀产生泥沙来源的分析是可行的。2.在每个采样点对11种指纹因子进行无参数检验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每个采样点中至少有6种以上的指纹因子在不同的泥沙源地存在显著差异,筛选的指纹因子能够满足复合指纹法研究泥沙来源的要求。3.采用逐步判别方法筛选出了各个采样点的最佳指纹因子组合,并对其进一步进行分类筛选的结果表明,指纹因子K和C可以作为研究区通用的指纹因子组合来进行崩岗泥沙来源的研究。4.选择其中的一个采样点对崩岗泥沙来源进行探索性研究。应用多元混合模型对该采样点崩积堆和冲积扇上的泥沙来源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其下方的崩积堆的泥沙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6.53%、33.41%和40.07%,说明该采样点崩岗还在处于不断崩塌过程中。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距离崩壁10m处冲积扇泥沙样品(CN1)的相对泥沙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9.76%、31.26%和38.82%;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距离崩壁20m处泥沙样品(CN2)的相对泥沙贡献百分比分别为31.78%、32.97%和35.38%;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对距离崩壁30m处泥沙样品(CN3)的相对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3.54%、37.05%和39.40%。说明距离崩壁越远红土层的泥沙贡献率减少。在以后的研究中不仅要增加指纹因子研究的数量,还应对泥沙的迁移规律进行详细的研究。
其他文献
硼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硼不仅会导致作物减产,其品质也受到影响。甘蓝型油菜对硼的需求量大,对缺硼敏感。在我国,油菜主要种植区是缺硼比较严重的地区,土壤有效硼缺乏是限制油菜增产的重要因素。施用硼肥是目前生产中广泛采用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通过筛选硼高效品种,解析其适应低硼的生理和遗传机理,进而改良油菜营养遗传性状,对维持我国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由于磷肥的利用率很低,不仅影响到磷肥工业和农业的产出,而且磷素的流失造成了富营养化,成为严峻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植酸酶成为了饲料业
所谓教育知识,在此泛指教师获得的关于教育的认识、体验和行为能力①.作为传递文化知识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其展开过程内蕴着一定的教育知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人类关于教
毛竹(Phyllostachys pubscens)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笋、材两用竹,其依靠强大的地下茎(竹鞭)不断向四周扩散。植物入侵潜在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