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等离子体炬电离源的电离性离性能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aoguo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分析方法也朝着更为便捷的方向发展。常压质谱技术与传统的质谱分析技术相比在分析速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是质谱分析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MPT-MS)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常压质谱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溶剂污染、解吸电离能力强和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本文阐述了MPT的离子化机理,并对MPT离子化源的电离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系统地探究了MPT-MS的应用范围。在自行搭建的MPT-MS技术平台基础上,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确认了MPT源在大气环境下,通过MPT本身的热、紫外可见光和高速运转的自由电子等能量源对空气进行作用,制备能荷载体,产生的初级试剂离子。结果表明,MPT在空气中产生水自由基阳离子、质子化水分子、质子和硝酸根等初级试剂离子。并探讨了MPT使样品离子化的过程:采用内管进样方式,MPT将目标分子原子化、激发、离子化;离子化后的目标分子将与MPT产生的初级试剂离子结合,形成新的目标离子。通过MPT炬管外部进样,MPT在空气中产生初级离子;待测分子从样品中解吸附;与初级离子作用,待测分子被离子化。2、探究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最佳进样方式。结果表明,无机盐溶液通过MPT内管进样效果最佳;有机化合物通过MPT炬管外部的N2辅助进样、直接灼烧进样等方式较为适合。探究了MPT源的电离性能,包括MPT不同部位的激发能力;不同浓度金属盐水溶液的MPT等离子体中行为;MPT离子源在空间的能量分布情况。结果表明,MPT不同部位对碱金属的激发能力不同;MPT-MS分析低浓度金属盐水溶液主要获得金属本身的离子信号,高浓度金属获得M(NO3)a(H2O)b(a-1)+;MPT焰尾处能量最强,离MPT等离子体越远,能量越低。该研究对了解MPT的电离机制具有一定帮助,并为MPT-MS的应用开发奠定了基础。3、采用MPT-MS对无机金属元素、有机小分子及生物蛋白质等标准品及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PT-MS能够准确定量矿泉水中的Na和K等金属离子;MPT能够将正构烷烃氧化为相应的醇、醛或酸;苯在MPT等离子体中发生反应获得吡啶、苯胺等质谱信号;MPT-MS对溶菌酶的灵敏度较差。4、无需任何预处理,采用MPT-MS对人造石材和天然石材直接进行分析,获取它们的指纹谱图。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人造石材和天然石材的指纹谱图进行区分。结果表明,MPT源以自身高温将石材表面及内部物质从样品中解吸附,并在短时间内解吸出来的物质与等离子体产生的初级离子相互作用被电离,从而获得各石材样品的MPT-MS指纹谱图;结合PCA方法,能够快速区分天然石材与人造石材。此方法无需样品预处理、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为快速直接分析石材样品提供了一种新的质谱分析方法。
其他文献
该博士论文共分为七章,分别研究了第三代超分子杯芳烃化合物在离子选择性电极、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石英压电晶体传感器、液膜传输和溶剂萃取中的应用.1.综述了杯芳
DNA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DNA作为一种材料被广泛使用,通过应用高度特异性和可编程特性的DNA碱基配对,完美的设计合成大量不同维度,形状和几何结构DNA纳米结构。由于DNA的生物分子
碳化硅陶瓷因其优异的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低密度、高强度等特性而普遍应用于航天、军事、核能、汽车工业、发动机等极端严苛场所,已成为当前最重要的高温结构陶瓷之一。作为目前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应用最广泛的先驱体,聚碳硅烷已发展40年,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问题:(1)需要大量的溶剂;(2)低陶瓷产率;(3)交联固化温度高,周期长;(4)制备的碳化硅陶瓷含有过多的碳元素和氧元素,偏离硅碳化学
该论文在以无机氨为模板剂合成的低硅铝比的ZSM-5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各种改性,考察了改性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和对位选择性的影响,探讨了结构与选择性的关系,为制备具有工业应用
“绿色化学”是当今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而离子液体参与形成的微乳液介质中生物催化反应和无催化剂条件下离子液体微乳介质中的反应是实现“绿色化学”目标的新途径和方法;而
本文用等离子体引发聚合方法制各甲基丙烯酸长链酯的线型和交联聚合物。首先,不加交联剂情况下,考察了后聚合时间、放电功率、放电时间对聚合物转化率及分子量的影响,并用核
作为含锌金属蛋白酶的典型代表,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 TLN)的抑制剂研究能为其它含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研究提供经典的素材。一般而言,锌离子结合基团(zinc-binding group, ZBG)对锌离子的配位能力是决定含锌金属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抑制剂的侧链结构具有广泛的选择、调整、优化的可能,这为实现对某一含锌金属蛋白酶的选择性抑制提供了可能。因此,在选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