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膏摩对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膏摩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经济效益,为促进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2019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结直肠癌腹腔镜术后住院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膏摩组、按摩组、常规组各28例。三组均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常规组给予结直肠癌腹腔镜围手术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的护理;按摩组分别选取胃俞、脾俞、大肠俞、小肠俞、足三里、上巨虚诸穴进行按摩;膏摩组采用大承气汤膏进行膏摩,所选穴位与按摩组相同。术后24小时开始干预,干预时间为7天,分别对比三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用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量表(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Rating Scale,GSRS)对患者过去治疗1周时间内胃肠道症状反馈进行评分;采用腹胀评分表及VAS疼痛评分表对术后第1(干预前)、2、3、4天患者腹痛、腹胀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1、7天用胃肠疾病中医证候评分表对证候进行评分;观察三组干预期间发生恶心呕吐、感染、尿潴留、肠梗阻例数;患者出院后,统计其总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长。收集数据用Epi Data录入,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资料具有均衡可比性。(1)三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按摩组、膏摩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h)分别为:65.17±10.72、60.53±11.80、53.22±8.35;首次排便时间(h)分别为:98.45±22.43、82.13±19.87、68.09±20.53,表明膏摩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较其他两组明显缩短,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比较术后三组不同时间点(第1(干预前)、2、3、4天)的腹痛、腹胀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干预组经两两比较得出不同干预方法对降低术后腹痛、腹胀评分的影响效果评价为:膏摩组>按摩组>常规组;四个测量时间经两两比较得出不同测量时间对降低术后腹痛、腹胀评分的影响效果评价为:术后第4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2天>术后第1天(干预前)。(3)三组GSRS评分,膏摩组评分低于按摩组、按摩组低于常规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恶心呕吐、感染、尿潴留、肠梗阻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膏摩组发生率低于按摩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膏摩组为92.1%,高于按摩组、常规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住院时长和总住院费用比较,膏摩组的术后住院时长较其他两组缩短,总住院费用低于按摩组、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膏摩可缩短肛门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降低GSR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同时随着时间变化,膏摩可有效减轻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腹痛、腹胀症状;膏摩还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总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