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63hs63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尤其是旅游品牌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旅游业国际、国内市场份额持续增长。与此同时,我国在继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机制转换和大力进行旅游产品开发的同时,也进入了旅游业发展的品牌经营时代。21世纪中国旅游必将与品牌同行,如何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坦然应对国际挑战,已成为中国旅游业迫在眉睫,必须研究的重要问题。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给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西拥有大量特色浓郁、品位极高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建设“文化广西”、要发展广西文化产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这一特色文化资源并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文化品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互动双赢。   民族文化旅游更要注重品牌建设,本文的目的,就是以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这两个成功典型为个案,对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进行试探性研究,试图对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的发展提出对策。   本文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内容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的理论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二部分为理论研究部分,首先界定相关概念,提出“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定义,其次分析旅游人类学、旅游美学、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理论。   第三部分分析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的发展现状。在概述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对其特点和分类进行阐述,并通过对广西现有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综述,总结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的现状。   第四部分是对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创意进行透析。分别从两个项目的创意之处、运作模式、连锁效应进行透析,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的资源特色和创意运作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第五部分提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创意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创意人才的不足和资金的短缺,并提出相应对策。  
其他文献
A high temperature displacement sensor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ddy-current is investigated. A new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technique by using eddy-current ef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各国也更为关注本国的环境保护及其治理。前联合国副秘书长莫里斯·斯特朗指出: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继
利益平衡是现代版权制度的基本精神,左右着版权制度下规则的设计、适用和修改、完善。作品创作者、传播者的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间的协调是版权制度利益平衡的核心,版权制度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