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澜沧江流域为我国高海拔地区的典型地带,植被覆盖度良好,在整个云南地区的区域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1998-2007年SPOT VEGETATION植被指数数据序列、1:100万云南澜沧江植被类型图、1998-2007年云南澜沧江流域气象台站的月均温、降水资料,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该流域植被覆盖度在这10年的变化情况并对NDVI与气温和降水做了相关分析,得出了以下一些主要结论:(1)云南澜沧江流域总体植被NDVI值较高,植被覆盖度良好,1998-2007这10年间,植被NDVI值在波动变化中呈现良性发展,植被退化面积比例仅为3.58%,在各植被类型中,以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植被覆盖度最高,各植被类型(除高山植被外),NDVI值年际变化规律较为一致,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NDVI值上升幅度大致为0.09/10a。(2)流域秋、冬两季NDVI值较高,夏季NDVI值为四季中最低。10年间春、夏两季NDVI值增加比秋、冬两季明显;各植被类型(除高山植被外)在四季的变化规律也较为一致,夏季NDVI值上升最为明显,冬、春两季增幅相差不大,秋季则出现降低的趋势,与整个流域植被NDVI值变化一致。(3)云南澜沧江流域地区气温与降水量垂直差异明显。由北到南逐级递增,10年间,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整体出现微弱的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则出现下降趋势。各季节气温呈现微弱的上升趋势,以春季增幅最大;四季降水量呈现干季弱增加、雨季弱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在四季间的分配趋于平衡。(4)研究区域各季节间气候差异明显,导致各季度植被NDVI值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不尽相同。NDVI均值和年均温、年累积降水量的相关和偏相关关系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较低,且相关系数在整个流域的空间分布迥然不同。除了秋季,其他三个季节的植被NDVI与同期均温都呈正相关,其中这一趋势在冬季表现最为显著:冬季温度对下一年春季NDVI值有滞后的正相关(P<0.05);在NDVI值与同期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中,秋季为正相关,并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冬季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P<0.05)。(5)每种植被类型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情况与整个研究区植被对气候因子响应情况基本一致,其中以栽培植被、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响应较为敏感。高山植被因其生境的特殊性和本身植被覆盖度较低,表现出与其他植被类型对气候因子不同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