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动机、影响与评价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h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外援助对于中国外交的重要意义无需质疑,但这只是总体评价,具体到单个国家,中国的援助对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增进中国的国家利益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积极意义,如何改进援助以更大程度地促进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利益仍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旨在从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出发,分析援助在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意义并提出改善援助效果的建议。20世纪60年代中国慷慨的援阿举措首先是基于意识形态考虑,共同的意识形态加上有求必应的援助,才影响了阿国对中国和中国援助的积极评价,并推动两国建立特殊关系。70年代,意识形态也是中阿关系恶化的决定性因素。阿国对中国的不满首先和主要是对中国的意识形态转向的不满,由此造成中阿关系出现裂痕。政治关系的裂痕和中国限于国力而缩减援助,再加上此前过于慷慨的援助对阿国心理的影响,共同造成中阿关系的破裂。而中国减少对阿援助,也不仅仅因为国力限制,至少同等重要的因素还是意识形态导致的政治关系恶化。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形态是比援助更大的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80年代之后,在新的对外方针指导下中阿关系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阿尔巴尼亚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时候中国提供了有限的能力范围之内的援助;在阿尔巴尼亚发生国内政治剧变,由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时候,面对阿国释放出的政治善意,中国积极回应,以“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阿尔巴尼亚友好合作并提供援助。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基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更加注重智力和技术支持,帮助阿尔巴尼亚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在援建大型项目的同时兼顾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中小型项目,此时中国的政策倾向与阿国提高自身竞争力以进入欧盟的目标相契合,于是两国关系进入稳步发展期。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决定中阿关系走向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中国的援助,而是中阿两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考量,援助只是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中阿特殊关系的建立是基于共同的意识形态,随后关系破裂的原因在于中国意识形态转变后中阿两国对国家利益排序的差异,后来中阿又恢复正常国家关系并稳步发展也是出于共同的国家利益考量。中国的援助在这个过程的转变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不能过高评价援助对中阿关系的意义。它仅是中国开展外交的工具之一,阿尔巴尼亚确实有过对中国援助的回报行为,但那不是援助单独作用的结果。当两国关系向好时,援助有助于推进两国关系的发展;当两国关系下行时,且不说中国未必会提供援助,即便是有,也很难扭转颓势。想要通过援助改变两国关系发展走势是不现实的,对中阿关系的变化和改善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两国的共同利益,国家利益是比援助更重要的影响两国关系的因素。
其他文献
较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大坝老化与病害评价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病害指数衡量大坝病害程度,给出了病害指数的计算方法,并根据病害指数值,将大坝病害程度及病险状况划
为更准确地反映东营区公园的配置水平和服务情况,促进东营区公园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和公平化,运用GIS网络分析方法,基于东营区道路网络并结合居民小区分布数据对东营区城市公园
2012年党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水生态如何发展、如何建设将成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和关键
作为国家的重点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地质勘察工作中,必须采用健全的手段来完成。文章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地质勘察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科及内科老年冠心病患者162例,根据冠心病不同分型将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不稳定型心绞
在当代精神分析理论中,传统术语的重要性逐渐被新术语所取代,这种术语转变的实质是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发生后现代转向。精神分析理论在术语方面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术语上。认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对于日常生活也有了新的要求,除了吃的饱、穿得暖之外,我们也更加注重身体机能的训练,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之余开始主动的
诸如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等合同的行政性本源于其所交易的资源的公共性。资源公共性决定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等行政合同必须遵循物有所值原则。从资源公共性这一源点出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