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23日,带有中国制造标签的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资本市场正式登场,此举吸引了全球投资者的目光,美国媒体更是给予高度的热情。然而,当马云被无数媒体追捧,享受明星待遇的同时,金融界的专业人士们也在另一侧不适时宜地向各大媒体发出了各种“怪”声音。就在阿里巴巴上市的几天前,监测中美贸易交往对美国经济与安全影响的重要机构,即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对投资者发出了“远离阿里巴巴”的警告。在其报告《在美上市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风险》中称,阿里巴巴、百度、新浪等一大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涉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传媒出版、教育培训等十几个行业存在重大风险。所有这些涉及的公司均具有一个共同的属性,即“协议控制+VIE”模式。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法研究的方法进行写作,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共五章。第一章为“协议控制+VIE”模式的概论,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协议控制+VIE”模式的概念、特征、特殊产生原因和过程。本文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案例、文件、论著,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梳理,归纳出较为全面的对“协议控制+VIE”模式基本定义的介绍。第二章为“协议控制+VIE”模式的分析。从“协议控制+VIE”模式的结构分析开始,全面介绍了“协议控制+VIE”模式的相关协议内容,并逐个说明了相关协议的内在逻辑,还对近期“协议控制+VIE”模式结构的改进进行了重点说明。第三章为“协议控制+VIE”模式的应用,是全文的重点章节。从多个角度论证了“协议控制+VIE”模式在融资领域的应用。其中在外资并购领域主要由一般审查、反垄断审查、安全审查三部分组成。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从几个角度进行了讨论,创始人对该模式的影响、公司权力机构,股东会与董事会对该模式的影响,还有其他一些方面。在外汇管理制度中的应用,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通常情况这一领域的应用关系到了整个融资项目的成败,如在外汇登记和国内外结汇管理方面的应用。第四章为“协议控制+VIE”模式合法性及风险分析。这是本文中法理比较分析方法的一部分。“协议控制+VIE”模式的合法性分析,侧重以法理学分析和经济法探讨方面为切入点。有关“协议控制+VIE”模式自身风险分析主要参考了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通说,并辅之本文笔者对各家观点的取舍。第五章为“协议控制+VIE”模式的态度和建议。目前有关各方对该模式的态度比较。是一种案例、文件采集的撰写方法。建议是本文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后的一点点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