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刘家寨保护与更新研究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renbaoshou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名村是我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历史文化信息,是见证各民族各地区生存、生活、生产的空间环境物质载体,也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寨堡式村落既含有传统村落共有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背景,又具有强大的军事防御性能,是一类个性鲜明的传统村落。然而,这种特殊的功能在和平年代未能体现出重要价值,村寨的堡墙、堡门等标志性建筑物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历史淘汰,其携带的历史信息也一并掩埋。如何使这些优秀的传统村寨在城市化和自然的侵蚀中得到良好的保护,并提高环境质量,适应现代的生产生活方式,留下原住民,延续历史风貌,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选取涉县偏城村刘家寨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其提出一套有效保护与更新措施。目的在于保护刘家寨特色历史风貌,营造良好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物质条件,为今后的发展规划奠定基础。  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刘家寨村落整体特色的概述与总结,为论文的第一、二两章。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该村的历史发展概况、整体空间格局、院落布局方式、建筑形态特征、民居营建技艺以及细部装饰艺术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部分,刘家寨的现存状况的调查、分析和研究,为论文的第三章。主要从村落的自然风貌、整体格局、道路系统、公共空间、民居建筑以及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进行评估,用数据总结出刘家寨传统风貌的整体状态,同时,针对不同方面提出现存问题,并归纳该村需要进行保护或更新的对象类别。  第三部分,刘家寨整体保护与更新措施的提出,为论文的第四、五两章。其中,为方便论述,将传统街巷、公共空间、民居院落中历史风貌的整治、改造以及使用功能的更新均归为第四章的保护措施,而第五章所涉及的更新则主要为更新基础设施、丰富社区服务功能以及提升民居建筑性能等方面。  第四部分,论文的局限性以及对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的展望,为论文的第六章。主要指出本文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上不足之处并从其他角度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供今后研究参考。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刘家寨传统风貌的保护、整治、改造与再利用,同时,通过更新村落的基础设施和传统建筑的居住性能以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最后有效地将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产业转型与城市结构调整的合力作用下,城市旧工业区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正面临着被逐步拆解的命运。常规的“推倒重来”的旧工业
随着城镇化的提出,城市的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城市的规划营造部分趋于类同化,忽略了城市区域原有的特色,造成了城市中文脉的缺失以及规划的模式化。同时旧城区中大多存在着配套不
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研究是关系住区居民户外活动和居住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回顾我国居住区环境发展历程,分析国内外居住区户外环境人性化相关理论研究,从居民心理
新数据环境下,信息的获取方式呈现多样化,数据的计算与分析能力大大提高,使得全体数据具有成为样本的可能。这恰恰弥补了传统数据样本小、个性强、精度低的缺点。本文通过研究新
当前,中国城市规划事业在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促动下,面临着全球化和地域化的两极互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不但促进了经济发展,也带来剧烈的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文化是人居环境的基
在我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也处于不断发展壮大的状态之中,但是能够指导乡村创造出空间布局合理、乡土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式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为满足当代的产业发展,大批量的工业建筑遗存面临着被处理的压力;另外,创意模式产业的萌芽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与自身特征相匹配的建筑空间。面向
二十世纪之后,随着科技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诸多的环境问题。在当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建筑
灾后重建研究是一个不断更新的领域,需要多种学科的综合指导。重建不是修补,而是重生。通过对国内外乡村防灾减灾的现状以及滨水空间设计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对于北方水灾
本论文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子课题。运用行为观察法、SD法、以及因子分析对选取的合肥市具有代表意义的四个居住小区(琥珀山庄、世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