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翻译作品中儿童形象及游戏精神的变化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版于1911年的小说《彼得·潘》是英国儿童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该书也是作者詹姆斯·巴里最成功的作品。小说讲述了永不长大的男孩彼得·潘和达林家的三个孩子在永无岛上的一系列冒险故事。从1929年,梁实秋将《彼得·潘》首次翻译成中文至2010年,该书一共出现了39个中译本。在阅读了梁实秋、杨静远、朱宾忠和任溶溶的几个译本后,笔者发现这几个译本所塑造的儿童形象不尽相同。为了更好的研究这个问题,本论文将结合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译本中儿童形象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本文将对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进行简单的陈述,分别介绍操控理论中定义的影响译本接受的三大主要因素,理清三个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操控理论在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中的运用进行梳理。接着,本文整理了《彼得·潘》的研究现状。总的看来,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这部小说本身的文学特征或是根据不同理论框架评价译作的水平如何,国外对《彼得·潘》的研究则涉及了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对译本效果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将研究方向定为比较分析不同译本中儿童形象的变化及其原因,以弥补国内对于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接着,本文从以下两个角度对儿童形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首先,从译者的操控入手。在比较了几位译者的意识形态,翻译策略,词语的处理方式后,笔者发现在梁实秋的译本中,儿童的形象更偏向于成人化,而其他几位译者所塑造的儿童则呈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其次,本文从赞助者和主流诗学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由于赞助者操控使原著发生的变化以及对译本中儿童形象的影响。综合分析三个主要因素,可以发现,影响《彼得·潘》中译本中儿童形象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译者的操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发现儿童”的观点,到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的儿童意识经历了从发现儿童、理解儿童到保护儿童、尊重儿童个性的变化,译者受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操控,其翻译策略,翻译风格都有所变化,从而最终影响了译本的翻译效果。
其他文献
在档案界对文件与档案的关系问题上存在许多不同的观点。文件与档案非同一事物,应辩证统一看待文件与档案关系。
就近城镇化是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就地市民化的城镇化。实现就近城镇化要把握好四个着力点:牢牢把握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关心住房建设,加强社会
从分析服装角色意识这一概念的内涵入手,分别对模特的角色规范,服装表演角色分析,服装表演角色把握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从理论的角度加深了模特表演技巧的内涵。
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推拿在促进老年性便秘症状转归方面的作用,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4月-2017年8月收治老年性便秘患者80例,遵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予以
“呢”是一个弱完句成分,位于NP/VP后的“呢”实现完句功能的能力需要句内或句外其他因素的激活。将对“呢”的完句功能的认识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避免
牧草-猪-沼气-牧草养殖模式是一种生态、环保、可循环利用的生态养殖模式,符合养殖业发展的需求。文中通过对南方农村生猪养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简述生态养殖模式的优势、
<正>画像砖是汉代民间艺术的瑰宝,也是研究汉代社会生活及文化思想极其重要的原始资料。汉代画像砖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可以分为神仙世界、墓主人生活和驱鬼镇墓三大系统,而
据统计,开发人员在开发应用程序的过程中,接近一半的代码用于用户界面部分,大约一半的运行时间用于执行这一部分。所以,减少用户界面部分的开发代码和运行时间,能有效提高程序的运
<正> 臁疮是发生于小腿下部内外侧的慢性溃疡,其特点是经久难愈或虽经收口每易因损伤而复发。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桑自根皮治疗臁疮5例,收到满意疗效。取新鲜桑树根皮洗净去赤层
期刊
机器设备评估是一门技术要求限高的综合性学科,要想使评估准确,就需使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重成本法和现行市价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它们对旧货经营行业二手设备交易价格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