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短视频扶贫报道策略研究 ——以人民网“乡村振兴”抖音账号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人民网“乡村振兴”抖音账号为例,对主流媒体短视频扶贫报道策略进行研究。研究包括对短视频扶贫报道的主题框架、图像呈现策略、声音运用策略和字幕设计策略的分析探讨。在主题框架分析方面,主流媒体短视频扶贫报道细分为矛盾冲突框架、问题求解框架和道德价值框架三种类型。矛盾冲突框架下的冲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侧重因价值观念的分歧而引发的冲突,另一类侧重因现实情况无力改变而展现的矛盾冲突,该框架下的扶贫报道多聚焦民生冲突,侧重观念分歧,另外产业扶贫、文化教育、政治领域、其他领域的扶贫报道数量较少,且边缘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报道以显性矛盾为主、隐性矛盾为辅,共同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显性矛盾的报道画面感较强,新闻人物间的言语对话较为激烈,隐性矛盾没有言语或行为的对抗,气氛较缓和,且一直贯穿于整则新闻中;报道侧重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揭露矛盾冲突背后扶贫工作及扶贫人员的缺陷与问题,在此框架下构建了两类具有代表性的扶贫报道。与矛盾冲突框架下报道对故事过程的叙述不同,问题求解框架下的扶贫新闻侧重对扶贫结果的呈现,即通过报道扶贫对策的提出、政策的落实以及各主体扶贫经历,最终进行脱贫成果的展示;报道更注重强调脱贫内生动力,暗示贫困群众可以凭借自己努力奋斗改变落后现状,在此框架下构建“引导-激发”路径;报道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单向扶贫路径,侧重表现新时代语境下扶贫模式的创新,强调现代化技术加持。道德价值框架下的扶贫报道侧重塑造两个形象主体:敢于牺牲、乐于奉献、回馈社会的扶贫人员形象和积极进取、知恩报德、充满希望的贫困群众形象;通过报道典型人物事迹,生成良性扶贫舆论;强调敬业奉献、恪尽职守、吃苦耐劳的主题家风对扶贫个人带来的深刻影响,以此深化扶贫人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与践行。在图像呈现策略方面,从图像构成策略分析,“乡村振兴”下的扶贫报道通过重组分割画面,联结视觉元素:矛盾冲突框架下的扶贫报道多运用正反打镜头,对故事空间分割与重组,问题求解框架下的扶贫报道常采用“割裂”画面构图的框架策略,如画面中使用分割线、黑白与彩色影像对比等手段,反映不同元素之间视觉意义上的分离,营造视觉冲突,道德价值框架下的扶贫报道对镜头画面的分割与重组并不明显,视觉偏差较小;运用小景别镜头,锚定关键信息;采用无中介视角,进行非人称叙事。从图像意义策略分析,“乡村振兴”下的扶贫报道使用女性视觉形象,通过视觉隐喻男性与女性在扶贫工作中“力量”的平衡与统一,弱化性别偏见;“扶贫干部”与“懒汉”的转喻修辞在关系互动中完成转换,消解二元对立;运用现代化的视觉“刺点”,隐喻贫困问题的化解,通过锁定新闻人物具体的面部细节信息,拉近脱贫攻坚人物与观看主体间的关系,以构建同情认同,实现两者间的情感共情。在声音运用策略方面,从语意声音策略分析,“乡村振兴”短视频扶贫报道通过原声再现的形式主观性自述新闻故事,提供叙事依据;采用声音留白策略,将无声语言的能量穿插在有声语言之中,以传达对扶贫人员致敬颂扬的情感;运用语气声调的变化,补充新闻主人公的态度。从非语意声音策略分析,“乡村振兴”短视频扶贫报道中的音乐常以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通过音乐、音效与语意声音的协同配合,以主导整则新闻的情感基调;借用声音符号构建时空环境,以增强新闻故事的时代特征与空间塑造,强化情节冲突;重复使用相同背景音乐,以振奋政治情感、塑造叙事仪式。在字幕设计策略方面,从主题式字幕角度分析,“乡村振兴”扶贫报道引用高频关键词,激活受众注意力;采用特殊句式如感叹句式、疑问句式,凸显扶贫成果,增强艺术感染力。从会话式字幕角度分析,扶贫报道利用特定表述,完成主流媒体对社会精神面貌的塑造以及对时代道德取向的引导,构建“功能故事”的叙事模式;借助理性数据,暗示矛盾消解,增强报道的说服力。从标志式字幕角度分析,扶贫报道通过悬念的生成及推动化解,引导受众按照戏剧化的情节去理解新闻主体之间的冲突博弈;另外利用色彩导向,引发情感效应。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舒眠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抑郁症伴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予以舒眠胶囊联合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对照组仅予以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具有咳嗽和气促症状的新冠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分析穴位贴敷对缓解新冠患者咳嗽、气促不适症状的效果。方法:分析2020年1月28日至2020年2月28日湖北省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隔离病房的2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资料,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吴茱萸肉桂粉穴位贴敷,比较两组患者咳嗽、气促程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接受穴位
研究农业结构转型对山地乡村景观与居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对促进山地欠发达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乡村景观改善及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开州区九岭村为例,通过GIS遥感、野外实地填图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分析九岭村农业结构调整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乡村景观变化和居民生活满意度提升。结果显示:1)九岭村农业结构调整向规模化、专业化和非粮化的“增效提质”转型方向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沿着更加契合山地自然条件的
核苷(酸)类似物及长效干扰素是临床常用的HBV抗病毒治疗药物。由于HBV cccDNA及整合到人体基因组的HBV DNA难以清除,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随着对HBV生命周期及致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HBV生物标志物及抗病毒新药的研发也进入了活跃期。HBV RNA、核心抗原相关抗原、不同类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是评价抗病毒效果及能否安全停药的潜在指标。肝细胞进入抑制剂、HBV核衣壳抑制剂、RN
嘉兴市有轨电车T2线中环北路的禾兴北路至东方路段与嘉兴市环线快速路高架段线位重合,均为嘉兴市重大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针对共线段所提出的共建和分建两个方案,通过交叉口影响、关键桥梁改造、文物保护影响、管线迁改、征地拆迁、路段交通组织以及环境影响等多因素分析比选,重点分析跨京杭大运河桥梁的改造方案,同时优化集约与整合两个项目建设用地,最终推荐有轨电车与快速路的共建方案。
通过对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中关键概念的界定和单元内容主旨的概括,在单元引领性学习主题驱动下,在厘清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前提下,适时、适切植入《中外历史纲要(下)》和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的相关内容,从通史与专史教学的交集处进行单课的整体建构,进一步认识民族国家形成对于近代国际关系形成和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作用。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抽签结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
建筑节能是碳达峰碳中和系统工程的重要一环,是建筑绿色转型的内在需求,更是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极具安全意义,而基础设施的锁定效应使得短期内难以改变现有能源结构,亟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建筑能耗。超低能耗建筑可结合当地气候条件,通过无热桥化设计、优化围护结构气密性和热工性能等被动措施,在维持舒适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极大地降低建筑冷热负荷,进而降低建筑用能。我国
大跨工程结构人致振动问题的日益增多,凸显了人群荷载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和研究程度的不足.人群内个体间的协同性是人群荷载建模的关键.通过学科交叉,引入计算机视觉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所面临的实验成本较高以及同步困难的瓶颈问题.首先介绍光流法及其应用原理,建立了基于光流法的Bounce荷载重构方法并与高精度测力板结果进行对比验证.随后开展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人群Bounce实验,重构了多工况下个体的荷载时程,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