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儒学地位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FHAR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教并存,儒为根本。唐代统治者奉行“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有力的统治工具在李唐治邦安国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唐统治者们一方面徜徉于佛道之间,认真利用宗教的特殊作用来维护统治;一方面通过“三教论议”将佛道的宗教关怀与儒家的治世纲领对接,实现了三教共佐王化。武宗灭佛从反面说明了宗教存在对于国家的意义,儒学才是唐王朝的意识形态。尊孔兴儒、科举取士、统一经学可谓李唐“以儒治国”的一体两翼。唐王朝通过尊孔兴儒自上而下来推广儒学,此谓一体。科举取士与统一经学则成为“以儒治国”的两翼。为了实现人才的有效选拔,唐朝实行科举取士,这大大调动了天下读书之人的积极性。“学而优则仕”,当读书之人苦读儒家经典并为之践行的时候,统治者的江山社稷就多了一份安宁。儒家经典成为必考内容,这体现了儒学在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魏晋南北朝的风气是自由的,因此,知识与思想相对混乱,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与人才的选拔。统一的帝国需要统一的知识与思想,统一经学为李唐的稳定统治增添了一分筹码。统治者的治国方略与理想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初步实现。安史之乱及其后续影响使得国家权威不断失坠,主流的知识和思想没有找到拯救社会的方法,儒学仿佛沉寂下来。面对内忧外患,怀有儒家济世情结的士大夫们扛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以韩愈和李翱为代表的士大夫通过变革儒学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儒学踏上了新的征途,一米阳光照进了理学诞生的前夜。稳定有序的民间社会是实现统治的必须。“以儒治国”的唐朝统治者抓住了儒学与民众的契合点“孝”与“贞”,通过对“孝”与“贞”的提倡来稳定民间的每一个家庭,以此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忠臣出自孝门”,唐朝统治者对“孝”的提倡是是不遗余力的。从“尊老敬老”到“推广《孝经》,旌表孝行”,统治者都是亲历亲为的。唐朝的法律对“不孝”的种种行为和具体责任人都做出了严厉的惩罚。道德与刑罚的共同作用使得唐代社会出现了“讲孝行善”的浓厚氛围。“立家之道,闺室为重”,唐代的开放并没有影响到妇女的“贞节观”。无论是朝廷的奖惩还是民间的观念,整个社会,自上而下都是重视“贞节”的。“孝”与“贞”最终成为统治者稳定民间社会的最佳手段。对长辈的“忠”和对丈夫的“忠”最后都变成了对皇帝的“忠”,儒学建构的民间秩序被纳入了统治者的轨道。中古士族是一个特殊的团体,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儒学是士族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其长盛不衰的秘密。因此,中古士族在“以儒治国”的唐王朝依然处于统治阶层,这从侧面说明了儒学在唐代的地位。家学和家风的传承使得唐代士族保持了“儒学”特性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作为文化世家的中古士族,因为对知识的特殊占有而成为民间争相追捧的对象,儒学也因此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
其他文献
<正> 《老子》书中的“不榖”,是历代治老学者诂解的难点之一,自汉代至今,诸解纷纭,莫衷一是。对于这个“难点”,我想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先看《老子》原文。马王堆汉墓帛书甲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与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50例门诊初次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组和沙格列汀组各25例,分别用西格列汀或沙格列汀治疗12周,观
在当今信息时代,人机口语对话系统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口语语言中包含有大量的省略、停顿、重复、自我纠错以及不合语法的现象等,因此在汉语人机口语对话中,口语语言的分析
目的研究短期使用超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后二年发生类固醇性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可能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两年前曾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进行过超大剂量糖皮质激素
有效的英语课堂讨论包含任务的适切性、能力培养的多元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过程体现合作性、蕴含教育性等基本特征。教师应该从明确讨论的目的、优化讨论的话题、合理设计
<正>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在临床上最重的一型,较少见,预后差,病因不明,外用刺激性药物、感染、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骤然停药为促发因素,常并发肝、肾系统损害,
2014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对新课标高考英语全国卷考试的题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删除考了数十年之久的"单项选择题",代之以"语篇型语法填空题"。这种改革更加强调了英语语言的
<正>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长,污水处理设施不断增多。伴随污水处理而来的脱水污泥逐渐成为新的环境问题。因此,城市生活污水污泥资源化已成为新的环境
本文针对车辆在运用中发生转向架轴端端盖螺栓松脱问题,从防松脱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三种防松脱方案;通过对三种方案的对比分析,优选了其中的一种方案进行了推广验证。经过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