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上海市11个郊县台1960-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资料、2007年44气象站空间加密逐时气温数据、上海市1989-2005年四个时相的土地利用数据、以及上海市人口数据,研究了近50年来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对上海市城市热岛的影响及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格局,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近50年上海市气候存在变暖趋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增加趋势分别为:0.379℃/10a、0.332℃/10a和0.427℃/10a,最低气温的增加趋势明显大于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冷暖期,冷期为1960-1990年代,表现为气温负距平,暖期为1990-2009,表现为气温正距平,冷暖转变发生在1990年初期,转折点与上海快速城市化时间基本吻合。2、50年来上海市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存在明显的冷暖期,但冬季气温变暖趋势明显提前。3、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均对气温升高有贡献,气候变化贡献大于城市化贡献,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90-2000年上海市气温受城市化影响较大,城市化主要影响最低气温。4、上海近50年的热岛强度呈增强趋势,增速为0.29。C/10a。而市郊热岛强度随郊区城市化增加而减弱。5、上海市城市热岛在季节和日尺度上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秋、冬季热岛强度较强,在夏季热岛强度较弱;一天中,最高热岛强度发生在晚上20:00至次日05:00之间,热岛强度白天远远低于夜间;白天14:00热岛面积最大,呈多岛现象,热岛中心主要集中郊区,其他时刻(02:00、08:00、20:00)的热岛面积较小,高温区集中分布在市中心区域。6、户籍人口与热岛强度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每增加1百万人城市热岛强度增加0.32℃;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景观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景观格局对气温存在很明显的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