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地域辽阔,气候多变及地理景观多样,宿主动物及媒介昆虫种类众多,会有较多种类虫媒病毒病存在。另外,新疆国境线长,周边接壤的国家多,边防口岸多,有重要的国境公路、铁路和航空港与国外相沟通。与新疆接壤的邻国地带所具有的虫媒病毒病新疆均有潜在或传入的可能。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urs,WNV)感染是一种经蚊虫传播、以鸟类为主要动物宿主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西尼罗热或西尼罗脑炎,病死率4-11%。我国尚无WNV感染的病例报道,但其潜在危害仍需足够重视。近10年,新疆地区分离到多株披膜病毒科甲病毒属成员。这些病毒的分离和鉴定有重大的流行病学意义,对于新疆地区制定相应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新疆地区每年有几千例脑炎病例,但是大部分都不能做出明确地诊断,这些能够引起脑炎的病毒的分离,特别是从患者血清中直接分离到病毒提示我们在新疆地区存在隐含的病原体,因此迅速开展相关病毒的血清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寻找病毒引起相关疾病的证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莱姆病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主要媒介生物蜱以及其他吸血昆虫在该病的传播和流行中有很大作用。新疆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有草原、森林等适于莱姆病媒介生物生存的环境,蜱的数量较多。谢杏初等已经从该地区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并在阿尔泰以及靠近天山北麓部分地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该病在新疆地区的存在,但是近年来对莱姆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不是很多。本研究着眼于西尼罗病毒侵入并在我国流行的危险性,根据国内对WNV的研究现状,在我国新疆地区开展了WN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查明新疆地区蚊体内携带西尼罗病毒的情况,确定新疆是否存在西尼罗病,从2005年-2007年每年的7月~10月采集新疆不同地区的蚊子共计16 000余只,并提取总RNA,通过RT-nest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是否有西尼罗病毒;为了查明新疆地区蚊体内携带甲病毒的情况,通过RT-PCR的方法检测所采样品中是否含有甲病毒;为了查明新疆地区莱姆病的血清学情况,从2006-2007年采集新疆不同地区的人、牛、羊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经过RT-nestPCR的方法检测样品,结果均为阴性,通过对641份羊血清、326份牛血清、和415份人血清采用ELISA检测,发现羊、牛、人的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率依次为47.1%、13.8%、9.39%,均有莱姆病感染,且均为动物阳性率高于人,这就进一步说明两地均具备莱姆病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调查样品中没有检测到西尼罗病毒但不能就此推测新疆是否存在西尼罗病毒,至少对新疆地区和整个国家制定针对不同动物和人的积极防御政策,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和社会效益;本次调查发现虽人群各年龄组对莱姆病均有程度不同感染,但以青壮年为多,这与青壮年户外活动多,受蜱暴露时间长有关。有关该地区莱姆病病原学和临床学研究有待进一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