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贫困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经济体制在各行业全面铺开,劳动力市场中处于劣势的人员面临失业危机进而陷入贫困陷阱。城市贫困问题在中国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低速平稳增长期,城市贫困人员以城市“三无人员”为主,影响微小;高速增长期,大量工厂倒闭破产、工人下岗是这时期的主要特点,影响很大;高速平稳增长期,城中村、工厂大院、廉租房、公租房是这时期贫困住区的标志,城市贫困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前中国城市贫困主要处于第三阶段,大量贫困人员因背景相同、经历相似、经济和社会地位相近而聚居在城中村、工厂大院、廉租房、公租房等社区进而导致这些社区渐渐转变为贫困社区,城市贫困在我国正在恶化,如何探索一条解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防止城市贫困进一步恶化进而形成贫困邻里影响周边的社区,防止贫困文化的产生而导致贫困在代际之间传递。借鉴国内外研究方法,基于昆明市11个贫困住区(上马新村、黄土坡、东郊黄土坡、金刀营、子君城中村、幸福家园、华福/华景苑、子君公租房、泽惠园、人和新居、昆明机床厂)709份有效问卷的调研数据和4类贫困社区(城中村、公租房、廉租房、工厂大院)典型个案的访谈结果为基础,运用描述统计法、聚类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从定性和定量方面分别研究昆明市各贫困住区的异质性和昆明市贫困住区的收入影响因素。经过深入、审慎的研究,参照昆明市城市贫困的现状进而提出适当的反贫困策略和建议。对昆明市城市贫困进行严谨、合理的研究后得出以下三个结论:一,不同贫困住区间存在异质性;二,不同类型贫困社区存在异质性,相同类型贫困社区存在共性;三,各类型贫困社区需要不同的反贫困策略。并基于以上结论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出审慎的反贫困策略如下:第一:基于各贫困社区共性的反贫困策略,这些反贫困策略适用于各类型贫困社区。一,发展教育、知识反贫;二,反对歧视、保障女性权益;三,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居民通勤。第二:基于各贫困社区异质性的反贫困策略,这些反贫困策略只能针对某类型贫困社区有效。一,城中村的反贫困策略:反对歧视、保障农民工权益;合理布局、发展经济。二,公租房的反贫困策略:合理选址、配套完善;科学管理、降低成本。三,廉租房的反贫困策略:科学制定政策、激发居民的就业积极性;科学维护社区、防止社区过快损坏;合理选址、配套完善。四,工厂大院的反贫困策略:科学管理、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