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SSI的设备-结构相互作用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we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备-结构体系成为现代建筑中常见的结构形式,地震时,体系中往往存在着复杂的动力相互作用。近年来,对于设备-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抗震领域的研究热点。当前对于设备-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理论与数值分析,大部分集中在线性阶段,且以刚性地基为基本假定,很少考虑结构与设备的非线性以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因此,本文给出了以钢框架为基础模型的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模型,采用动力时程法进行计算分析。针对考虑与不考虑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两种工况,研究了刚性地基假定下以及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后,小震、中震、大震阶段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和设备动力反应的影响。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有:1.参与了即将开展的设备-钢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的实验方案设计,作者主要进行了结构试验模型与设备模型的设计与制作,为试验做了准备。2.在设备-钢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的实验方案基础上,将模型结构按相似比还原结构为算例,分析了刚性地基假定下,不同地震阶段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和设备动力反应的影响。考虑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与不考虑相互作用相比,结构的地震反应有较明显的区别,尤其是设备的地震反应,处于完全失真状态。大震阶段由于设备和结构均进入了塑性阶段,刚度等主要参数发生了变化,导致相互作用的影响降低;虽然设备质量占结构总质量的比例很小,但仍会对结构位移与内力造成较大的影响。3.在以刚性基础为假定的设备-钢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地基土,形成考虑SSI的设备-结构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分析了考虑SSI效应的情况下,不同地震阶段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对结构和设备动力反应的影响。发现考虑SSI效应后在经历小震、中震、大震的过程中,考虑与不考虑设备-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时,结构与设备动力反应的变化趋势与刚性基础假定下明显不同;对于已经考虑了设备-结构相互作用的体系,小、中震阶段SSI效应倾向于减小结构和设备的动力反应,而大震阶段SSI效应则很有可能增大结构和设备的动力反应。
其他文献
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区域拉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或裂缝超宽的问题至今缺少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针对这类问题,本文提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侧设置局部增强钢板(即局部增强的
结构损伤诊断和在线监控在土木工程领域已经越来越重要。动力测试的出现,相对于静载试验,让损伤诊断更加经济快捷,让在线监控更加切实可行,目前在信号处理领域频域法发展最为
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是课题组关于“超低温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09)的一个子课题。造成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课题研究方向为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与混凝土低温收缩徐变试验两部分。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研究了含水率、水灰比与降温速率对混凝土试件在降温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影响,并比较了降
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微破损检测方法,就是在不影响结构物总体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直接从结构物上取样进行强度试验,或直接在结构物的适当位置进行局部的破损性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推
近些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结构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融合了很多学科比如机械、物理等。在此基础上,建筑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这改变了一些传统的建筑设
随着围海造陆工程的发展,其吹填材料逐渐由早期的无黏性粉砂粒料转为以黏粒含量为主的软黏土。由于沉积历史和形成原因的不同,这类吹填软黏土与正常沉积软黏土存在较大差异,
混凝土核心筒是高层建筑抗震的核心部分,研制抗震性能好的核心筒一直是国内外工程界十分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追求个性化的大型复杂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对核心筒的抗震性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各类地下建筑物大量兴建。地下结构在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军事和人防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大
筒仓结构因其贮存方便、贮存容量大等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贮存量的增加,筒仓的直径不断增大,其施工平台的直径也随之加大,这为施工平台的设计和施工增加了难
我国现有的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中,钢板剪力墙仅作为抗侧力构件,两侧设置边缘构件,节点多为梁柱节点,矩形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对于本文节点研究有一部分的借鉴意义,国内普遍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