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工视角的生产组织演进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y19931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工是组织的基础,也是组织变动的原因,分工发展本身意味着组织的演进与变迁。分工和协调作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制度安排,决定了经济组织的形态与发展过程,不管经济组织如何变迁,都离不开分工和协调这两个基本逻辑,分工的同时必然伴随着一个协调的问题。   社会分工、企业分工衍生出企业间网络分工这种新形态的劳动分工,为适应这种分工形态下的市场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生产组织呈网络化发展趋势,模块化组织便是当前主导型网络化生产组织的典型代表,本文将首先分析分工与组织演进的关系。协调成本是影响分工的重要因素,组织的效率影响着协调成本的高低,本文将在扩展贝克尔-墨菲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分工、协调、组织效率的关系。最后,对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第一章,导言,主要阐述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和方法、内容与结构安排,以及主要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章,生产组织理论述评,主要对生产组织理论进行整理概括,包括新制度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组织理论,并对生产组织理论进行简要评价。第三章,分工与生产组织演进,首先对分工理论进行了综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分工范畴和生产组织范畴进行界定,然后对分工在生产组织演进中的作用给出了分析性结论;随后,分析了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生产组织从手工工场到福特制的演进过程,接着分析了企业内分工与当前企业组织形式变化趋势;之后,分析了由于分工的深化、企业间网络分工的出现,生产组织形式也随之演进,并对丰田生产方式、大规模定制和模块化组织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分工、协调与组织效率——贝克尔-墨菲模型的一个扩展分析,扩展了贝克尔-墨菲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分工(专业化)、协调成本、组织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现状、相关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对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前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现阶段产业组织政策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与投资的蓬勃发展,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日趋频繁,污染产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放度不
摘要:云计算是当今信息领域的重大创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的概念应运而生。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云计算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针对云计算技术的概念与特点进行阐述,并探讨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服务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概念;特点;应用服务模式  云计算是近年来诞生的新型信息技术服务模式,能够通过网络,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硬件、软件等服务,是IT技
税收政策作为一种财政政策,自凯恩斯主义诞生以来,常被视为总需求管理工具,税收政策对总需求产生影响,产生总需求效应,可以调节总需求。事实上,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生产不足,发展是第一要务,而此期间,中国奉行“减税让利”的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税收政策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理论的指导下,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促产”作用。生产即供给,税收对总供给也产生影响,产生总供给效应。事实上,
当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的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高等学校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实现现代化管理,预防和惩治腐败等方面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因此,为防止高等学校经济舞
围绕如何摆脱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贫穷落后面貌的主题,发展经济学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这些研究基本上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唯有推动工业化才能实现富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