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城市污水及工农业生产废水排入长江流域,使水中的微污染物的含量逐年升高,导致常规水质指标及其检出超标率长期居高不下。三峡工程对库区水质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水位抬高,水流趋缓,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使岸边污染带范围扩大。总体来看,长江流域的有机污染程度有自上游到下游逐渐加重的趋势,多在Ⅱ类和Ⅲ类之间,其中BOD5、NH3-N和酚多年超标。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中国现行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颁布于1985年,检测项目只有35项,常规分析重点集中在余氯、浊度、细菌、大肠杆菌4个指标。从2007年7月1日起,中国将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与此同时,老版标准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新标准的指标已经增加到106项。目前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种经济实用的深度处理技术,正逐渐得到广泛地应用。国内外近年来发展的深度处理技术主要可分为强化“混凝-沉淀-过滤”技术、吸附技术、氧化技术、光化学处理技术、生物预处理技术、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等。本研究通过大量收集和分析各方面相关资料以及对长江上下游流域的实地考察,全面总结了长江上下游流域城市水源水质现状,具体分析了2001年到2008年长江上游流域某段及2005年到2006年长江下游流域某段城市水源水质的现状,特别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水源水质的影响,并以此分析长江流域水源水质的变化趋势,最终提出了改善措施建议。本研究根据长江流域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和我国自来水水质标准要求的变化,重点介绍了几种饮用水深度处理新技术;同时经过对长江上下游流域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水厂进行考察之后,对这些水厂的供水净水工艺进行了详细调查与研究,参照各水厂现有工艺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并结合一定的现场试验研究,对水厂的现有工艺提出了合理的改善对策。最后总结了改进传统工艺与完善新技术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有效提高饮用水质量的保证。本论文研究成果将对长江流域城市供水行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并可作为后续研究的借鉴,并可作为旧水厂的改建和新水厂的设计方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