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法律传播效果的因素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n11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不仅要以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前提,更要以培育全社会法治精神、增强法制传播效果为重点工作。历时三十余年的普法运动,我国初步实现了“人人知有法”的社会意识,但“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社会法治氛围尚未形成。本文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从主体、受众和路径三方面界定了法律传播的内涵,并通过问卷调查,从知晓度、卷入度、认可度、行动力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法律传播的现状;二是从五大方面总结了影响法律传播效果的因素。第一,民众意识及需求是影响法律传播的基本因素。法律作为社会文化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文化和意识的双重作用。社会文化是法律诞生的思想土壤,民众意识则决定了法律的发展方向,二者共同影响和制约着人民的法律需求与兴趣。第二,法律关系主体职责和传播意识制约法律传播。法律关系主体在法律传播活动中充当着传播者和把关人的角色,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民都是其中的一员,担当着不同的传播职责。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法律传播意识是影响法律传播行为的重要因素,传播者必须正视法律的传播需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传播策略。第三,法律信息特征影响认知与接收。法律本质上是一种有传播需求的信息,法律文本是受众日常接触最多的法律信息。可读性是指文章的易读性和易理解程度,本章以三种不同类型的法律文本信息为对象,从字、词、句等方面研究其可读性,认为专业术语、句长与虚词、人情味是影响受众理解法律信息的三大因素。第四,传播环境形式影响法律传播效果。自媒体构建了一个多维、圈层、立体的传播环境,既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也使其更容易被噪音污染。本章以新浪微博为例,分析了法律信息在自媒体平台中的传播特点。第五,教育传播的缺陷影响法律传播效果。高校法律教育传播因课程枯燥、知识面狭窄、内容单一等缺陷,无法达到预期传播效果;我国普法运动也存在三大问题:重普法、轻释法,重干部、轻群众,重形式、轻效果。
其他文献
介绍了数字PID自动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由8031单片机、传感电路、显示电路、键盘电路、可控硅控制电路及PID软件功能包组成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我国公路工程量逐年加大,公路建设方面也随之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随着我国公路工程的数量的增多,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目的]采用Meta分析法探讨吸烟与肝癌发病的相关性,为进行人群健康教育和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肝癌组与对照组人群是否吸烟的OR值为效应指标,根据一致性检验的结果,选
1964年11月,河南省建筑一公司104工程处在郑州市肉联工地施工时,发现一件陶瓶。现为河南省博物馆收藏。陶瓶为泥质灰陶。侈口,卷方唇,宽沿微隆,短颈,圆肩,鼓腹,平底内凹。高
多年来的《红楼梦》人物研究几乎整个置于“反封建”的框架之内,以致在很多情况下造成误读,产生尴尬。本文就误读的原因及其失足之处追根溯源,指出应就作品切入生活的角度而区别
食品工业的发展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大县迈向经济强县的切入点.农业大县利用其农产品充裕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助于
标准从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已经转变成为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生态发展、经济生活变化的重要工具。伴随着标准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标准治理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
储层岩石中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会引起有效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渗透率的改变,引发储层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现象。以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下渗透率随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规律,试
在对路基中涵洞结构物土压力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 ,从涵洞结构物合理受力与安全使用角度出发 ,提出对涵洞结构物施工工艺的改进措施 ,以供技术人员在公路涵洞设计和施工中参
中国古代法治主义思想的成就法律系学生刘肖生指导教师孔庆明从春秋到汉初,是中国古代理法学获得重大进展的时期,许多思想家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很大成就,以至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