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HP与铅对大鼠血液系统的联合毒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dao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一种重要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常作为增塑剂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由于其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较高、毒性效应较大,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铅是一种具有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的重金属。由于重金属工业的应用、汽车尾气排放和污灌等人为活动使其普遍存在于环境中。两者可通过多种方式暴露于人体,随血液输送至全身,可能会对机体血液系统产生影响。本研究以SD大鼠为实验动物,选取DEHP(0、10、100mg/kg)和醋酸铅(0、5、50mg/kg)按照3×3析因设计对大鼠连续灌胃暴露20天。从外周血象、造血脏器、骨髓细胞、细胞因子以及氧化应激等方面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与重金属的联合暴露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血常规检测分析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对大鼠外周血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使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增加,对红细胞数量变化无显著影响,联合效应以拮抗作用为主。暴露时间增长,DEHP联合醋酸铅对血细胞数量的影响也随之增强。通过检测SD大鼠造血器官的脏器系数、骨髓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情况分析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脏器系数结果表明,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使脾脏显著萎缩,对肾脏系数无显著影响。骨髓细胞凋亡结果表明,各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高剂量联合暴露组(100mg/kg DEHP+50mg/kg醋酸铅)骨髓细胞凋亡率最高,达9.72%;5mg/kg醋酸铅联合暴露组的复合效应表现为拮抗作用,50mg/kg醋酸铅联合暴露组的复合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骨髓细胞的周期检测结果表明,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可引起大鼠骨髓G1期细胞比率增加,S期和G2期细胞比率减少,说明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引起大鼠骨髓细胞发生G1期阻滞;联合暴露对大鼠骨髓细胞周期各阶段的交互作用表现为拮抗作用。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对大鼠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酶联免疫法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组血清中白介素-6含量升高43%,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增加37%,干扰素-γ含量减少20%,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无明显变化。氧化应激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联合暴露组骨髓细胞和血清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降低34%、62%,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58%、30%,丙二醛含量分别增加54%、109%。联合效应以拮抗作用为主。上述结果表明DEHP与醋酸铅联合暴露会影响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反应。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探究了DEHP与铅联合暴露对大鼠血液系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DEHP与铅联合暴露能诱导机体发生氧化应激并影响细胞因子的分泌,进而导致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和G1期阻滞,使外周血细胞数量发生变化。DEHP与铅联合暴露对机体的联合影响效应以拮抗作用为主。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污染物的毒性效应,为复合污染的风险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频移Chirp调制(Frequency Shift Chirp Modulation,FSCM)以其远距离、低功耗特性成为了物联网领域的有力解决方案,同时又因起源于雷达场景的Chirp扩频技术而受到了军用物联网的关注。然而,调制方式简单与安全性能不足成为了制约FSCM在高安全性应用场景中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基于FSCM的通信信号抗截获波形设计,旨在提升该调制方式抗截获性能的同时保证合
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如何超越摩尔定律越来越受到我们关注。而三维封装技术是超越摩尔定律的重要技术,3D封装技术是通过将各种材料,技术和功能组件垂直堆叠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高度集成的系统。为了追求互联节距更小、密度更高的三维封装,3D混合键合应运而生,而Cu/SiO2混合键合技术更是目前半导体业界竞争的焦点,为了实现Cu-SiO2的混合键合,我们需要兼容Cu-Cu和SiO2--SiO2的键合工艺,而
集成电路发展至今,其应用场景愈发广泛,越来越多的So C芯片被应用在航天系统之中,在空间辐射环境下,芯片会受到各种辐射效应的影响。输入输出(IO)单元是连接芯片内部与外部电路的桥梁,为了避免空间中的高能粒子通过芯片引脚影响芯片内部,需要对IO单元进行抗辐射加固设计,同时IO单元也要对芯片内部与单元自身提供静电防护。本文对输入输出单元进行抗辐射与抗静电的设计,在设计工作完成后进行验证,并将单元用于芯
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能够保证航天器在空间环境中安全可靠地运行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由于空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辐射源,这会对航天器中的电子器件造成各种辐射效应,从而导致器件性能的退化以至于失效。而在太空中极端温度条件往往伴随着辐射环境出现。在太空环境中工作的电子器件通常经受着极端低温条件以及辐射环境的考验,这严重影响着电子器件的可靠性,从而影响到航天器的正常运行。本文以28nm SOI工艺
随着交通和工作环境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逐年累加,肢体残疾患者总数也在逐年增加。肢体残疾患者想要回归社会,完成运动功能代偿,最常见的方式即是佩戴假肢。作为假肢与残肢之间的界面,接受腔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假肢功能的实现以及患者是否持续使用的选择。然而现有的接受腔的设计虽已注意到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的问题,但只停留在概念性的设计上,并未针对人体前臂软组织生物特性做出具体性的设计,因此开发一款具有生物力学相容性的假
iASPP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癌基因,而实验室先前的研究中发现,在细胞凋亡情况下,细胞质中的iASPP蛋白会被caspase-3蛋白剪切形成截短体,且该iASPP截短体蛋白可以和p53蛋白以及NF-kappaB蛋白发生结合。而p53信号通路以及NF-kappaB信号通路在细胞应激反应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二者信号通路常常交织在一起,但又发挥着相反的生物学功能。所以探究iASPP截短体与p53信号通路
本论文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绘制了8例帕金森病患者和6例正常对照的血液T细胞各亚群的基因表达图谱,并整合基因型数据研究帕金森疾病相关基因表达的免疫调控机制,为帕金森疾病的免疫治疗提供潜在靶点。本实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患者与正常人进行基因型分型,利用PLINK1.9软件对基因组变异进行质量控制,并进一步结合已有文献研究筛选出与帕金森易感变异有强连锁遗传率的变异,共计4,34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S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患者常表现为疲劳、焦虑、疼痛、睡眠障碍、尿频尿急等,并伴随着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肌僵直等运动症状。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由于可以有效缓解PD症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研究脑深部刺激对帕金森病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指导DB
“从康熙的自述到王氏经历的地震,还有张岱眼里的元宵节灯光……治历史就要讲故事。但是,你要在故事中尽量展现当时的社会和主要事件……”那是2010年初夏的耶鲁校园,鲁斯大楼的大阶梯课室里举办的祝贺史景迁(Jonathan Dermot Spence)教授荣誉退休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我亲耳听到的关于史景迁史学的讲述。此话是谁说的?是史景迁本人,还是他的来自全球各地的高足,或是在整个会议中坐在讲台前
期刊
2型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后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脂代谢紊乱常伴随着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增多,尤其是游离的饱和脂肪酸不仅能使机体产生多种应激反应,还能促进胰岛素抵抗。游离脂肪酸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棕榈酸,其含量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显著升高。骨骼肌在血糖利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体中的大部分血糖转化及糖原储存都是是由骨骼肌完成的。此外,骨骼肌受到外界因素刺激能够产生各种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