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音乐与文化剖析——以文学、影视作品为范例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两百多年前曹雪芹在完结《红楼梦》一书时的自评,留给后人以遐想,真是耐人寻味。笔者依然借助这几句诗来装裱本文,作为引子,与大家一起重温“红楼”,着实体会《红楼梦》中的音乐与文化,继而让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百科全书,更可以用《新旧约全书》来形容它。同样,笔者对《红楼梦》这一文学巨著一直心存衷情,仰慕已久。笔者前后通读多遍,曾多次叩动己心,为何钟情于此,不追时尚而直击传统,深深陶醉其中,不仅仅是专著中的情节单一吸引于我,而作为一名从艺者,从此巨著中看见曼妙音律,看见音乐与文化的演绎与传承,由此,追溯其中,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学术冲动,本文以《红楼梦》中的音乐与文化为主题,以文学、影视作品为范例,梳理与剖析《红楼梦》中的音乐与文化之间的演绎关联。笔者虽不及在“红学”中畅游的大师、音乐家一般对文章拿捏准确、分析透彻,但甘愿追随其中,以多视角的音乐分析,涌入“红”界--这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化潮流之中。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以《音乐家眼中的红楼梦》为参附点,依次立足于审美、心理、哲学等角度来宏观把握《红楼梦》篇章中的各种角色和场景,包括贾府中的领衔人物,着重刻画了宝、黛、钗三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熟知,由此来体现他们对音乐的不同理解,来表达内心情感,以及贾府中梨香院的一些优伶,她们是传统昆曲文化的缩影,并感叹这些人的凄惨人生和内心的伤感。另描写了《红楼梦》中著名的音乐场景片段来表现我国传统礼乐文化的延续号恢宏。有了这些描写,可以让人轻松地整体了解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与文化之间的内涵以及之间的相互承载。   第二章着重从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来微观刻画《红楼梦》中的乐曲,主要分析了脍炙人口的曲目,包括《葬花吟》、《枉凝眉》、《红豆词》等,从音乐的专业角度来分析其中的调式调性,进行曲式分析,逐句来摸索歌曲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深意,全面把握歌曲中夹杂的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变化。把人们对《红楼梦》的了解,从音乐专业角度来呼吸、领略其中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让大家从难解其中味,到少解、渐解其中味……   第三章以新视角来洞察《红楼梦》这个传统“明星”与当今现代音乐文化的互动、演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随之出现了流行味道的《红楼梦》,以及拍新剧二○一○版电视剧《红楼梦》,这其中利弊各异,由于文化时代的不同,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众说纷纭,但却从中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由此希望今后发挥现代音乐文化的长处能与《红楼梦》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融合,让《红楼梦》中的音乐更好的全新演绎,力争让红楼音乐在红楼文化中独占一席、独领风采,成为当今社会文化的“金香玉”。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中国传统民居不仅遍布了全国的大地河川,点缀了城市乡村,还承接了历史脉络,期许着未来。它定位于生长在土地间居住者的生产生活,群众基础极为广泛,构
“中国学派”曾经是中国动画的一面旗帜,驰誉海内外动画界。个中原因,除了前贤们对世界艺术潮流的灵敏与识见、对动画艺术的热爱与坚持等因素,植根中国传统文化、赋民族文化以新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人对物欲的逐渐膨胀,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降低了人的精神含量,表现出历史无根性、漂浮性、信仰缺失等问题。巫文化作为长江文明的源起,在弘扬中国精神、
期刊
西平大铜器是一种民间打击乐合奏形式,主要乐器为铙、镲、鼓等,具有特殊的表演风格和技法,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物质和精神都不太丰富的早期社会曾经风靡一时。然而近代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