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慢性肝病自然病程,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较差,且治疗效果不佳,至今少见系统治疗的长期随访报告,更未见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长期随访文献。本文目的是应用以正肝化瘀方治疗为主,并进行长期随访,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有效途径。正肝化瘀方是杨大国教授在中医基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验室筛选及多年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治疗经验积累而创立的自拟方,以扶正化瘀、清热解毒为治则,以阻断炎症及肝纤维过度增生过程为机理,以达到溶解纤维组织、防止及治疗肝细胞再生结节、恢复肝功能为目标,最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预后及提高生活质量。为进一步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作用,本文通过对治疗对象的长期随访,观察正肝化瘀方远期治疗疗效,为指导临床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科住院期间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50例,在正肝化瘀方为主要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对症治疗,并进行6年回顾性随访。辅以观察随访期间主要观察指标:生存率、原发性肝癌发生率、住院次数及原因、并发症发生次数,并与相关文献进行组间比较;以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ALT、AST、TBIL、AFP、PTA等实验室检查指标变化情况,B超:肝脾大小、门静脉宽度的变化,并进行组内比较。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结果:1.临床疗效显著,到第6年显效率、总有效率可分别达73.2%、92.7%。2.治疗后ALT、AST、TBIL、AFP、PTA复常率逐年升高。3.治疗前与治疗后门静脉内径、脾厚度有所改善,与治疗后第1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第2年后开始有显著差异(P<0.01)。4.治疗后并发症腹水、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次数明显减少;住院原因以腹水、上消化道出血为主,治疗后住院次数逐渐下降。5.第1年开始随访组生存率与肝硬化失代偿期自然生存率的文献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第5年开始随访组生存率与肝硬化失代偿期西医综合治疗文献组生存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6.随访组累计原发性肝癌导致死亡人数与西医综合治疗文献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感染所致死亡人数与西医综合治疗文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7.随访组治疗费用比相关文献报道明显减少。结论:正肝化瘀方能够明显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肝脏的生化指标,减轻肝细胞的炎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次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长期服用正肝化瘀方,还可明显降低AFP的水平,降低了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