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病的复发因素和预后分析及白介素21与22在疾病中的表达与意义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木村病(Kimura’s disease)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木村病复发危险因素进行预后分析,明确白介素(Interleukin,IL)-21及IL-22在木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至2015年于本院就诊并完成随访的32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木村病复发情况,探讨预后影响因素。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木村病和7名非木村病对照者中IL-21及IL-22的表达,测定两组IL-21及IL-22的积分吸光度值(Integrated absorbance,IA),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分析IL-21、IL-22在临床指标各亚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32例木村病患者的中位复发时间为29个月,56.3%患者复发。有吸烟史患者较无吸烟史患者的复发率高(P=0.036),吸烟(HR=3.383,95%CI:1.213-9.433,P=0.02)、伴随有系统性疾病(HR=4.462,95%CI:1.443-13.794,P=0.009)、手术+随访治疗(HR=4.668,95%CI:1.506-14.470,P=0.008)、手术+激素治疗(HR=6.053,95%CI:1.330-27.556,P=0.02)是木村病复发的危险因素。木村病患者IL-21 IA[M(Q)]为1373418(1800926),IL-22 IA[M(Q)]为462086(48467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21、IL-22 IA分别为70445(44658)、51599(71241),P<0.05]。36例木村病患者IL-21的表达中,无瘙痒组及无复发组分别显著高于瘙痒组及复发组(Z=-1.993,P<0.05;Z=-2.303,P<0.05);IL-22的表达中,受累部位数较多组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组显著高于受累部位数较少及低嗜酸性粒细胞组(Z=-1.979,P<0.05;Z=-2.025,P<0.05)。结论:吸烟史、伴随系统性疾病、单纯手术治疗、手术+激素治疗是影响其预后不良的因素。IL-21与IL-22参与木村病的发病过程,其表达与木村病的致病机制可能有密切关系。
其他文献
丰子恺曾言:“孩子的心,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林徽因也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孩子:“你是风,你是暖,你是窗边燕子的呢喃,你是人间四月天。”可见,“孩子”是个多么让人感觉欣喜的名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孩子们的处境也大不相同了。  材料中两个孩子脸上鲜明的唇印和掌印刺激着我的心,他们因为分数不同而得到的不同回应令我唏嘘,98分受掌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的态度是:不要过分苛求孩子们!  在2012年,一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