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FC的IPQAM设备中以太网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r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数字电视业务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传统的单向的被动的电视业务模式将逐渐被双向的互动式数字电视业务所取代。通过IPQAM设备组建视频点播系统,开展VOD业务,是有线运营商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而IPQAM设备则是组网的关键,研制性能稳定扩展性强的IPQAM设备势在必行。在IPQAM设备中,以太网接口部分控制着数据流的上行和下行,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本文在研究分析以太网IEEE802.3x规范的基础上阐述了MAC子层功能的实现。首先,本文对以太网技术的核心协议MAC子层协议作了深入研究和分析,对协议各功能进行了讨论,提出MAC帧发送、MAC帧接收和数据流量控制三大功能。然后,针对这三大功能,设计成四个模块,即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发送模块、流量控制模块和状态模块来实现。接收模块主要实现MAC帧接收与解封装,包括地址检验、CRC校验等;发送模块主要实现CSMA/CD协议;流控模块主要实现PAUSE帧的处理;状态模块则是对MAC帧操作的记录和保存。设计流程采用了自顶向下的模式,模块划分明确,设计思路清晰,提高了稳定性和可扩展性。最后选用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来具体实现,在开发工具Quartus II完成软核的综合、布局布线、编译,并进行功能仿真验证,给出了仿真结果,最终下载到硬件开发板FPGA中进行了调试。
其他文献
在无线通信中,信道条件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作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础学科,信道测量一直都是通信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超声速飞行技术是现代航空航天领域的研
近年来,通信行业从各个方面渗透进入用户的日常生活,手机、电脑等智能终端的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由此激发了对现有网络容量的迫切需求,然而传统的蜂窝网络已经无法满足大量的智
通信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业务之一是语音通信。在语音通信领域,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热点。混合激励线性预测编码(MELP)算法在2.4kb/s的码率下取得了
如今Web应用服务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网络服务,同时也是最常遭受攻击的服务,而且Web攻击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除了已知的安全漏洞之外,越来越多的Web应用层安全问题暴露了出来,
在野战环境下,地形复杂,电磁环境恶劣,信息瞬息万变,稍纵即逝,这就要求通信保障及时、迅速,且具有较强的抗毁性和抗干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抗毁性强、自恢复、无需架设
多址干扰(MAI:Multiple Access Interference)和多径衰落是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信道中性能提高的主要障碍。多用户检测和Turbo编码是下一代宽带CDMA
波束形成技术作为阵列信号处理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广泛的应用于雷达、声纳、声学、射电天文、地震、通信以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自适应波束形成能够在理论上具有良好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