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喷雾质谱(ESI-MS)是一种软电离质谱技术,已在配合物的结构和机理的研究中显示了重要的作用。组氨酸钴和3-(噻唑-4-基)-L-丙氨酸钴都具有良好的吸氧性能,但配合物吸氧后的存在形态除固体晶体结构外,目前尚无其它可直接测定的方法予以证实。本实验室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组氨酸钴和3-(噻唑-4-基)-L-丙氨酸钴的吸氧过程进行了研究,测定了配合物在不同吸氧阶段的存在形态,并推测了其吸氧机理。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评述了氧载体的研究概况,组氨酸钴配合物的研究进展以及电喷雾质谱方法的概述、发展及应用。(2)采用ESI-MS方法研究了组氨酸钴氧合物(CoL2-O2-CoL2)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结果发现,质谱图中在相应于双核氧合配合物的高质荷比端(m/z﹥ML2),CoL2出现质谱峰,证明了双核氧合配合物(CoL2-O2-CoL2)的存在,而组氨酸配合物ML2(M=Cu、Zn)在质谱图中高质荷比端没有出现质谱峰,只有配合物ML2的相关峰。结果表明,电喷雾质谱方法可作为验证有无二聚体的有效分析手段,可成为判断配合物有无吸氧性能的一种新方法。(3)以组氨酸钴吸氧初和吸氧24小时两个阶段的样品为研究体系,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组氨酸钴氧载体的质谱裂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对组氨酸钴氧合产物的结构、裂解方式给出了初步的推论。(4)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3-(噻唑-4-基)-L-丙氨酸钴和组氨酸钴氧合配合物进行了解析。结果证明两种配合物的过氧桥联双核氧合配合物形式为[CoIIIL2]2(O2),并得到几组结构相同的碎片峰。并用不同的碱性溶液(NaOH/KOH)调节pH值进行了验证,证实了所推测的碎片结构形式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