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水梯度对板栗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cu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不同失水程度对板栗保鲜贮藏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规律的影响机制,本文以陕西省镇安县板栗生产基地的红皮栗为试验材料,在前期预试验的基础上,采用电热鼓风干燥箱于30℃胁迫失水,从而研究了不同失水程度的板栗在贮藏过程中好果率、水分含量、相对电导率、呼吸强度、失重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MDA)、淀粉酶等酶活性以及蛋白(Protein)、淀粉和糖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到以下试验结果:1、贮藏前经过少量失水的板栗,在贮藏后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板栗的腐烂损失,使板栗在贮藏后期的好果率维持较高水平。失水3%和6%的板栗好果率极显著高于CK,失水8%的板栗好果率显著高于CK。2、贮藏前经过少量失水的板栗,在贮藏期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相对电导率、失重率和MDA含量上升,对呼吸强度和水分含量有一定影响。失水3%的板栗在贮藏期间,水分含量与CK差异不大,而失水6%和8%的板栗水分含量则极显著高于CK;各个失水处理的板栗失重率在贮藏后期,失重率极显著高于CK;失水3%的板栗在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与CK差异不大,而失水6%和8%的板栗相对电导率则极显著高于CK;失水3%的板栗在贮藏后期,呼吸强度显著低于CK,而失水6%和8%的板栗在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则显著高于CK。3、经过少量失水的板栗在贮藏期间,对CAT、POD、PPO和SOD等酶活性有一定影响。失水3%的板栗在贮藏后期,CAT、POD和SOD的活性极显著高于CK,而失水6%和8%的板栗CAT、POD和SOD活性则显著低于CK;各个失水处理的板栗PPO和淀粉酶活性则都极显著低于CK。4、经过少量失水的板栗在贮藏期间,对蛋白质、淀粉和糖含量有一定影响。蛋白质(Protein)含量随着失水程度越大增加越快,淀粉含量除了失水3%的稍低于CK外,失水6%和8%的板栗都高于CK ,糖含量除了失水3%的板栗高于CK外,失水6%和8%的板栗都低于CK。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分析得出,贮藏前的适度的失水,有利于贮藏过程中栗果品质保持。经统计分析,3%的失水处理对板栗的贮藏过程中腐烂率的上升有抑制作用,有利于其保鲜贮藏,可以看出,板栗采后适度的失水对保鲜贮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具体的影响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是我国特有的常绿针叶树种之一,因其材质佳、生长快、用途广等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本文以杉木优良种质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进行体细
随着核桃属植物大规模商业化生产和开发以及相关种的品种选育、鉴定及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工作的深入研究,形态描述、地理来源以及同工酶等方法由于自身的局限已难以满足核桃
兰属花卉是兰科植物中最重要的属之一,因其花型奇特、花色艳丽、叶态优美、花期较长,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兰花品种已经不能满足
本文以大青山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c-rupprecht)人工林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油松、落叶松、
黄牡丹(Paeonia lutea Delavay ex Franch)是我国西南特有的野生牡丹,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属于濒危物种;作为种质资源黄牡丹在新品种培育以及药用方面也具重要价值。迄今为止
水土流失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威胁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防治水土流失的关键是改变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开发方式,并对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