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检查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诊断意义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tang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是子宫内膜异常增生伴腺体异型,系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癌前病变,有文献提示,高达31.82%—62.6%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同时并存着子宫内膜样腺癌,17%的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子宫切除术后升级诊断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诊断“金标准”为病理学检查,传统盲视下诊刮、子宫内膜活检等方式可能发生漏刮散在病灶以及破坏病灶完整性,加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同其癌前病变在病理学上鉴别困难,故常常发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在术后升级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情况,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近年来宫腔镜检查逐渐应用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诊断,且多数人认为宫腔镜检查结合病理学诊断可提高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旨在探索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诊断中的意义,分析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合并内膜样腺癌的影响因素,帮助妇科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病情及要求制定相应的诊疗计划。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因术前经内膜取材病理学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取材方式的不同将其分组,搜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是否绝经、术前妇科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检查结果等。对比不同内膜取材方式手术前后病理学诊断及临床诊断是否相同,并将术后提示病理诊断升级患者的临床特点与仍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数据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手术后病理诊断升级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患者一共有27例(24.1%),在这27例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高分化癌16例(59.3%),中-高分化1例(3.7%),中分化8例(29.6%),中-低分化1例(3.7%),低分化1例(3.7%);手术病理分期23例(85.2%)为Ia期子宫内膜样腺癌,4例为(14.8%)为Ib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无宫腔镜辅助下直接诊断性刮宫的病理诊断对于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漏诊率达23.4%,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取材的术前病理学诊断的漏诊率为25%,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诊断性刮宫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76.6%,低于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取材组的术前临床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诊断性刮宫后行宫腔镜检查组的手术前后临床诊断符合率88.1%,稍低于宫腔镜辅助下内膜取材组的手术前后临床诊断符合率91.7%,但二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绝经状态是患者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合并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风险较高,有生育要求患者需密切评估有无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可能,宫腔镜检查是有效的评估及随访方式。虽然无证据表明宫腔镜辅助下子宫内膜取材所取内膜组织能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但宫腔镜下的内膜形态表现与病理诊断结合能降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漏诊率,提高手术前后临床诊断的符合率,仍是值得提倡的评估方式。在诊断性刮宫前后进行宫腔镜检查对于患者术前临床诊断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但在诊刮后再行宫腔镜检查有破坏病灶、影响检查者判断的风险。对于手术前仅行诊断性刮宫而未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仍建议入院后加行宫腔镜检查,必要时再次内膜取材。对于绝经后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更应该考虑其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风险较大,需要积极性的处理。在子宫内膜病检为子宫内膜增生而宫腔镜表现高度怀疑子宫内膜癌时,可综合盆腔MRI、三维超声、宫腔镜NBI技术、肿瘤标记物、术中冰冻等相关检查以及术中所见等进行分析。希望今后有更多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相关的研究,以指导临床工作,减少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漏诊。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R-99a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及其介导的对子宫内膜癌恶性生物学表型调控中的机制,为深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其生物治疗奠定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首先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68和CD31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肿瘤间质中的CD68阳性TAMs,并运用miRNAs基因微阵列技术比较不同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AMs miRNAs表达差异;再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分配秩序的混乱、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正确认识并切实解决分配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马克思在对拉萨尔分配思想进行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分配观点,对解决我国分配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启示意义。本文沿
第一步SLIPA喉罩通气出现气体泄漏的对比研究目的:通过比较全麻时用与不用肌松剂使用SLIPA喉罩通气,是否出现漏气及漏气的概率;观察使用喉罩时是否可以不用肌松剂;指导SLIPA喉罩更安全、有效和可行的用于临床麻醉。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经严格的纳入、排除、剔除标
目的:含硒植骨材料因具有促进骨修复、抗肿瘤、抗菌等生物活性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临床应用人工植骨材料研发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报道的含硒骨修复材料,载硒方式为简单的表面直接涂层Se单质或离子交换载入SeO_32-,这样的载硒方式不能有效控制硒的释放量。而硒作用于人体的生物安全,量的控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将硒元素独特的生物化学功能应用于骨修复领域的前沿问题,将硒以微球封装后与可自固化的磷酸钙骨水泥
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是苦木科苦木属植物,属于落叶乔木,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广泛的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省份。苦木属于中国的传统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活性,
研究背景:近几十年来,泡沫硬化剂成为下肢静脉曲张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但单纯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存在主干复发率高的弊端,探究如何在当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做到降低复发率、提高主干闭合率,减少治疗费用、微创、美观。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疗法(foam sclerotherapy,FS)联合主干高位透皮缝扎(percutaneous high ligation,PHL)治
与电池和传统的电容器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充放电速度快、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和安全性高等诸多优点。其缺点也十分显著,能量密度低的缺陷大大影响了其实际
A four-axle aircraft is a compact,easy-to-control new aircraft.It has good stability,low cost,flexibility on the control.It can take off and land vertically,and
目前,已有报道园参主根比林下山参粗,是由于淀粉的累积所导致,影响了园参形态的美观,而且淀粉的积累会减弱糖代谢能力,影响皂苷合成。因此,淀粉的合成与分解影响着人参外在形态和内在质量。然而,在模式植物中发现氮缺乏可导致淀粉积累,且在前期结果发现园参的土壤中氮含量低于林下山参。因此,明确园参与林下山参中淀粉累积差异的原因,尤其是氮缺乏对人参淀粉累积的调控及其机制,将为揭示林下山参与园参外在形态和内在质量
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属乳酸菌、酵母菌混合发酵物,微生物种类因海拔、生态环境不同而不同。由于生产和产品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品质差异很大。为了使白牦牛酸奶标准化及工业化生产,本文以采集到的典型产区传统发酵白牦牛酸奶为试样,以市售普通酸奶为对照,对其常规理化指标、氨基酸、微量及重金属元素、挥发性风味物质、流变学特性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测定;在对白牦牛酸奶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的基础上,对其发酵优势菌进行了分离、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