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气资源丰富,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含油层系。本论文研究的延长组长4+5与长6油层组是劳山油田马家河区的主力开发层位,为了提高产能,调整开发动态,需要对研究区进行一个全面的储层特征研究,为后期的勘探与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本文以石油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沉积学等理论为指导,结合钻井、录井、测井和各种分析化验资料,通过野外观测、岩心观察、压汞实验等方法,对长4+5与长6的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利用区域对比标志层、沉积旋回与地层厚度的方法将其自上而下划分为长4+51与长4+52、长61至长64几个小层,其中长4+52与长61为研究区的主要含油段,也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所以又将其细分为长4+52-1与长4+52-2、长61-1与长61-2几个单砂层。研究区长4+52与长61油层组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沉积微相以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为主,河道砂体主要呈北东-南西向展布。通过测井、薄片观察、压汞分析等各种化验资料,对研究区主要目的层长4+5与长6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以及非均质性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其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主要矿物成分以长石为主,次为石英,颗粒分选中等-好,呈半定向-定向排列或点接触,磨圆度为次棱角状,胶结类型主要为薄膜-孔隙式,成岩作用以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为主,成岩阶段较晚,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与溶蚀孔,喉道类型以细喉道和微细喉道为主。由岩心分析资料统计结果表明,长4+5的储层物性较长6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由其孔渗平面分布图可见,孔渗高值带的分布与砂岩的主体带分布基本一致。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表明,长4+5和长6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最后根据储层特征研究的各种参数,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砂岩储集层的分类评价标准,对劳山马家河区长4+5与长6的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得出Ⅱ类较好储层和Ⅲ类差储层在研究区分布较广,分布面积较大,Ⅰ类好储层和Ⅳ类非储层分布较少,进一步认为长4+5与长6储层属于特低渗-超低渗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