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织物手感广义上指的是织物接触人体皮肤获得的综合感觉,狭义上指手指及手掌触摸织物时获得的感知觉。织物手感是衡量织物及服装接触舒适感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消费者纺织品或服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织物手感是人主观感受评判的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强,使手感评价结果普遍性和客观性较差,而基于织物物理属性的织物手感客观测试方法,脱离了人的感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无法清晰准确地揭示人体皮肤接触织物时的心理状态及生理变化。随着电生理实验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运用生理指标评价织物的接触舒适性,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针对织物手感评价的电生理学研究还鲜有报道。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尝试运用脑电(Electroencephologram,EEG)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方法,通过观察织物手感认知过程中的大脑皮层电位变化来研究织物手感形成的电生理基础,探索与织物手感认知加工及心理判断相关的神经电生理指标,结合织物手感的主观认知评价及织物客观物理指标,寻求织物手感主观心理感知和认知评价的客观生理指标的表征方法,并试图探索织物手感信息的大脑加工机制及时间进程。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影响织物手感主观因素的确定运用调查问卷法,对丝织物及丝绸制品的消费行为、手感描述词语等进行调查,筛选主观评价的被试群体,甄选与确定用于织物手感研究的评价术语。(2)影响织物手感感官因素的确定运用认知行为学方法,对织物手感评价过程中,影响手感信息获取的感官因素进行研究,包括触觉感知方式、视觉展示方式及视触觉感官顺序,最终确定用于织物手感评价的触摸方式、视觉展示方法及感官评价顺序。(3)织物刺激与脑电信号同步触发控件的研制为实现织物刺激与脑电信号的同步记录及信号传递,本文设计并研制了用于织物手感脑电实验的触觉刺激控件和视觉刺激控件,实现了织物触觉刺激和视觉刺激与脑电采集系统的实时信号记录及同步传输。(4)织物手感电生理指标的提取运用频谱分析,提取脑电波的α节律、β节律百分比,探索α节律、β节律与织物手感评价的关系;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提取织物刺激引起的大脑皮层电位变化,探索早期成分P2成分及晚期成分P3成分与织物手感评价的关系。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织物手感的触觉感知方式实验中,对丝织物光滑感、柔软感的评价,指腹揉捏方式较指尖平移、手掌抓握方式而言,与织物客观物理指标测试结果更为接近,最终确定电生理实验中采用指腹揉捏的方式以评价手感特征。此外,女性较男性而言在手感信息特征评价中更为敏锐。(2)在织物手感视觉展示方式实验中,织物平铺展示较垂直展示、立体展示而言客观物理指标测试结果更为接近,最终确定在织物手感视触觉联合感知的电生理实验中宜采用织物平铺的方式。(3)在视触觉感知顺序实验中,发现视触觉联合感知的评价方式较单一感官模式的先后交替感知(先触觉后视觉感知、先视觉后触觉感知)而言并非获取织物手感信息的最佳方式;对于手感特征信息突出的织物,单一感官模式的先后交替进行可获得与织物客观物理指标测试更接近的结果。(4)利用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及步进电机组件开发研制的织物触觉刺激控件及视觉刺激控件,实现了织物刺激与脑电信号的同步记录及信号传递。(5)在织物手感的EEG实验中,提取正常成人觉醒时主要的脑电频率——α节律与β节律,由主观评分数据及织物客观物理指标测试结果分析得出,α节律与织物的光滑感、柔软感正相关,β节律与织物的光滑感、柔软感负相关。(6)织物手感的ERP实验表明,早期成分P2成分与织物的光滑感、柔软感负相关,晚期成分P3成分与织物的光滑感正相关,且P3成分的潜伏期与织物手感信息的加工判断及形成感觉的速度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