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偶戏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自宋代始就开始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塘坊乡地处闽赣交界,地势偏僻,群山环绕,除了木偶戏还有举桥灯等民俗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塘坊乡的木偶戏,是结合了表演、唱腔、器乐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在当地以传承发展了近百年,是村民年节必备的表演和仪式。本文是针对塘坊乡木偶戏的田野调查所做个案研究,从历史文化、田野描述、音乐形态和民俗仪式等不同角度,对塘坊木偶戏的历史沿革与文化背景、生态环境以及木偶偶戏的音乐仪式功能还有木偶戏与民间礼俗的关系等内容进行了论述。本文分为6个部分对塘坊乡木偶戏进行研究,在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塘坊乡木偶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意义、研究重难点以及研究的方法与思路等问题进行基本的概述,对塘坊乡木偶戏进行研究的基础工作。正文的第一部分是对木偶戏进行实地考察,获取了塘坊乡木偶剧团的历史沿革、生存环境传统习俗的基本信息,表明了木偶剧团能够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和原因。第二部分对塘坊乡木偶戏的内部结构以及发展情况包括组织规模、演出形式、剧团管理等基本信息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三部分在对塘坊乡木偶剧团的内外构成的基础上对木偶戏的板腔体唱腔、器乐构成、曲谱形态以及音乐仪式进行分析,得出木偶戏的音乐具有教育、民俗、审美等功能。在第四个部分,是基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中,采用观察和体验的方法,对塘坊木偶戏演出和民俗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研究。通过“主位”和“客位”两个方面的客观调查了塘坊乡木偶戏礼俗的传承与变迁、木偶戏仪式的神圣性和世俗性,论证了木偶戏、民间信仰与民间礼俗的关系,得出塘坊乡木偶戏是在当地对庙神为信仰的民间礼俗背景下长期存在,它是依附在民间礼俗中并与当地民间礼俗共生共存的关系。在第五个部分,主要研究和思考塘坊乡木偶戏在民俗环境氛围逐渐弱化,民众对传统戏曲的兴趣越来越低的情况下,如何对塘坊乡木偶戏进行保护,主要从民俗、政府和经济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