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足食性、消化与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福州沿海龟足(Pollicipes mitella)的观察和周年逐月采集样本的分析,研究了其摄食器官结构和食性;用不同的饵料和饵料密度对龟足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龟足消化道结构和消化酶活性及性质并对龟足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1利用不同种类不同密度的饵料投喂龟足无节幼虫,结果表明:用湛江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喂养的幼虫能变态到金星幼虫,幼虫存活的适宜金藻密度为5~20×104mL-1,幼虫变态的适宜金藻密度范围为10×104mL-1~20×104 mL-1。幼虫存活的适宜扁藻密度范围为1×104mL-1~15×104mL-1,幼虫变态的适宜扁藻密度范围为5×104 mL-1~15×104 mL-1。2龟足的摄食器官有蔓足和口器组成,蔓足有6对,龟足的口器由一片上唇,大颚、内小颚、外小颚各一对组成。龟足消化道长管状,在体内弯曲成U形,由口、食道、胃部、中肠、后肠、肛门6个部位组成。龟足消化道各部分差异明显,食道璧和后肠壁的角质层较厚;胃和中肠的上皮细胞都有纤毛;食道的环肌层最为发达;胃璧没有环肌和纵肌,中肠和后肠环肌层较薄,后肠壁有成对束状的纵肌间隔均匀的环绕在环肌层外侧。3龟足的食物组成可分为4类,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有机碎屑和无机颗粒。动物性食物主要以桡足类为主,植物性饵料主要以硅藻类为主,有机碎屑在龟足的食物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龟足食物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在夏季最高,为1.23,冬季最小为0.77;小规格龟足主要摄食植物类饵料和有机碎屑,不摄食动物性饵料,大规格龟足和中等规格的龟足的食性差异不大;龟足的摄食强度在8月最强,1月、2月和12月最弱;龟足摄取食物的大小范围很广,能够摄取包括2μm~2130μm大小范围的食物。4龟足的消化道中都能检测出胃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性,其中胃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均较高,纤维素酶活性低。胃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脂肪酶活力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5℃、45℃、35℃、55℃;最适PH分别为:2.5、5.9、4.2-5.5,7-7.5、最适温度、pH下测得酶活性大小分别为:72.2,28.6,1.5,61.3。5龟足柄部肌肉含粗蛋白19.28%、粗脂肪2.54%、灰分1.47%、水分74.47%、无氮浸出物(NEF)2.24%。17种水解氨基酸总量为18.08%,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为6.63%,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2.63,鲜味氨基酸为6.77%。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的39.77%,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3.37%和20.67%。龟足含有十分丰富的Mg、Ca、Fe、Zn、Se,含量分别为1625.49、679.82、38.89、112.25、1.78μg/g。
其他文献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被列为国家13个重点开发的亿吨级矿区之一。盐池地区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东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是我国北方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之一,地
本文从损伤力学和突变理论相结合的角度出发,采用理论推导、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工程验证的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突变损伤模型及其失稳破坏判别式,为边坡的失稳破坏提供了判断的依据。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通过对岩体损伤模型及突变模型的现状分析,总结归纳了常用突变模型的特点;2、基于Weibull分布的损伤演化方程,通过将密度势函数的微分形式做不同阶数的泰勒展开,分别建立了折迭突变损伤模型和尖点突变
学位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产量由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决定,分蘖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亩穗数。目前对小麦分蘖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生理方面,对其发生的分子机理
近几年较多的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林多代连作后的地力之所以衰退是由于是林地土壤有毒物质(主要为化感物质,如酚酸)的累积。植物化感物质(Plant Allelochemicals)的自毒作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