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分辨单分子/粒子定位的细胞脂筏结构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wang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脂筏是流动于细胞质膜上富含神经鞘脂和胆固醇的纳米结构,对于正常细胞功能和生命活动非常重要。传统的生物化学分离法对脂筏的提取分离复杂而且间接,实验本身更可能改变脂筏的特性。脂筏结构的尺寸只有10~200 nm,远远超出了常规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近年来,超分辨荧光显微术的发展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达到了横向(x,y)10~20 nm,纵向(z)20~50 nm的空间分辨率,为人们研究细胞脂筏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论文针对细胞脂筏结构成像开展实验和方法研究。基于单分子/粒子定位纳米分辨显微成像技术,实现了细胞脂筏结构的超分辨纳米成像;对不同细胞系脂筏结构进行了纳米图像结果的比较;获取了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脂筏结构纳米图像的差异性特征。此外,为了进一步获得细胞脂筏上的三维动态纳米特征及实现全细胞范围内脂筏各分子的动态追踪,提出了一种大景深多粒子动态追踪方法,理论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实现10μm景深范围的多粒子同时三维纳米分辨定位及追踪。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实验室自行搭建的单分子/粒子定位超分辨成像系统的三维分辨率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三维空间分辨率为横向22 nm、轴向52 nm,满足细胞脂筏结构纳米分辨成像的要求。2.针对细胞脂筏结构纳米成像这一应用,对相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封片液PH值、培养基溶液、曝光时间、激光功率等最佳实验条件;结合漂移矫正,实现了细胞脂筏结构的超分辨纳米成像。对不同细胞系脂筏结构的纳米图像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了正常细胞与异常细胞脂筏结构的差异性特征。3.提出了一种大景深多粒子动态追踪方法,对弯曲光栅多阶成像与双物镜探测实现双焦面法三维纳米定位进行了理论分析,基于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理论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论文研究工作的创新点如下:1.实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细胞脂筏结构的纳米成像,获取了它们的纳米特征;获取了正常与异常细胞脂筏纳米结构的差异性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支撑。2.提出了一种实现大景深纳米分辨的多粒子追踪方法,基于该方法有望实现活细胞范围内多目标的同时三维纳米定位及追踪。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局域网(WLANS)、无线个人网(W1PANS)及家庭娱乐网等网络的兴起,人们对短距离快速通信业务的要求不断提高,超宽带系统成为有望满足这一要求的解决方案之一。多波段脉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传感器在各个领域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感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人类获取信息的电子器官。光纤加速度传感器是一种重要的传感器,其有灵敏度高
近几年,由于移动网络速度的提高,网络技术的发展,相关移动端操作系统平台的出现,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与移动互联网相关的移动支付、移动购物、移动娱乐、移动社交等,给普通
背景和目的目前,肺癌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这从各个国家的报道的对肺癌的相关报道看出[3.5.7]。目前仍未有明确的肺癌病因。循证医学表明大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它利用入射光波在介质与金属薄膜界面处发生全内发射现象时产生的倏逝波,激发沿环境介质与金属薄膜界
文章以如何评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绩效为焦点,借鉴前期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和各地政府的实践指导文件,依据既有课题组所构建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
目前,利用不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进行联合定位已经是导航定位技术发展的大趋势。组合卫星系统定位能够大幅度改善单一导航观测卫星不足的局面,从而增强卫星星座的空间
由于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业务量呈爆炸式增长,并在可扩展性、移动性、管理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暴露出大量问题。现代互联网用户只关心信息内容,不关注数据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应运而生,它集中了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术,以及医疗中最先进的治疗和监测设备,比如心电图监测仪、血压测量计等各种监测设备。医护
扩频通信技术是现代数字通信中快速发展的前沿技术,因其具有强抗干扰能力、低截获性、强保密性、强多址性、强信道适应能力等特点,在移动通信、导航、测距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